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是怎么样的
时间:2024-02-25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调取、收集规则
法院的调取证据权力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2款规定,法院享有向行政机关、其他组织和公民调取证据的权力。与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补充证据不同,这是法院自身的调取证据职能。在庭审模式改革的背景下,法院更多地处于中立、消极的地位,因此,法院的调取证据职能应受到限制。司法解释第29条规定了法院调取证据的情形,包括:①原告、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因此申请法院调取;②当事人应当提供但无法提供原件或原物的情况。根据以上理由,司法解释第29条应理解为一种限制性规定,即除非涉及上述两种情形,法院不能主动调取证据。
被告的证据收集限制
行政诉讼法第33条规定,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旨在防止被告行政机关“先裁决、后取证”。然而,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不得自行”收集,这意味着在法院同意的情况下,被告仍然有权收集证据。问题在于,何时法院同意或不同意。如果法院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在现有的法院与行政机关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可能导致法院纵容被告。司法解释第28条规定,被告经法院准许可以补充相关证据的情形有两种:①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无法提供;②原告或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被告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未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证据。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对法院允许被告再行收集证据的限定。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证据提交规定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与特点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证明对象主要集中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整个证据制度的核心。行政诉讼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主要来自行政程序,主要由被诉行政主体提供,并必须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
-
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是怎么样的
由于原告并非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无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程序规则,所以,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都没有限制原告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调取、收集证据的权利。于是,行政诉讼的证据调取、收集规则主要规范法院和被告。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2款规定法院享
-
行政诉讼法法官可以拒绝证据保全吗
-
行政诉讼证据采信规则主要包括哪些
-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调取与收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