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释(下)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释(下)

时间:2025-01-23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663

四、提供证据的要求

一、对各类证据的一般要求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1条第1款规定的证据类型的顺序,《证据规定》第10条至第15条分别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和现场笔录的提供要求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突出了以下特点:

  1. 突出了证据的形式要求。这些要求实际上都是形式要件或者说形式有效性的要求。例如,《证据规定》对询问等行政程序中的笔录、当事人提供的证人证言、行政程序中的鉴定结论、现场笔录等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不符合形式要件的证据,要么不被法院所接受(如法院可能无法接受其不宜保存的物证),要么其效力受到影响(如未经核对无异的复制件属于补强证据,不具有单独的效力)。当然,尽管《证据规定》对“提供证据的要求”采用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的措词,但这种要求基本上不是要解决法院是否接受不符合形式要件的证据的问题,而是立足于当事人提供证据的有效性而提出的要求。换言之,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如不符合这些要求,法院往往并不拒绝接受,而只是对不符合形式要件的证据的效力另作考虑和处理。
  2. 体现了最佳证据的要求,而最佳证据是证明力最强的证据。例如,第10条第1款第(1)项和第(2)项规定表明,书证原件为最佳证据,在不能提供原件时才做其他考虑。而且,该条对原件作出了更为准确的解释,即其包括原本、正本和副本,是否原件取决于是否为原始制作。同理,第11条规定对物证要优?先提供原物,第12条规定对计算数据、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优先提供原始载体,这些条文同时规定了不能提供原始证据时的替代办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释(下)

    首先,《行政诉讼法》及其以前的司法解释对提供证据的要求基本上未作规定,实践中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做法,而其他行政法律法规对证据的形式要求一般也少有规范,《证据规定》的该部分规定无疑填补了行政诉讼证据的一项重大空白。这些规定将会大大推动行政机关收集证据的规

  • 行政诉讼证据五大规则解读

    证据,在法学界一向被视为诉讼的脊梁,是构筑诉讼大厦最为可靠的基石。为履行我国加入WTO三大协定中关于及时公布贸易法律、法规、处理贸易纠纷案件司法裁判案例及依据的承诺,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吸取证据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行政诉讼特点,又颁布实

  • 解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规则

    199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作了开创性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为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这对于改善我国的行政审判环境,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履行我国加人WTO后司法审查职能,实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价值取向

    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得自行收集证据规则,是指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不得再行取证或不得擅自取证,否则在涉诉后其自行收集的证据将被认定为无效证据或瑕疵证据的证明规则。可见,对非实质性证据应当不属于绝对不得收集的证据,而应属于“不得擅自收集”的情况;

  • 行政诉讼证据质证的规则有哪些
  • 证据交换规则的实施制度及其重要性
  • 电子邮件是行政诉讼证据中的书证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