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取得条件
时间:2024-09-17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如何界定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案情
车主苏某某的驾驶员李某驾车与郑某某驾驶的车辆相撞发生交通事故,事故认定李某负主要责任,郑某某负次要责任。由于法院民事诉讼判令苏某某在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苏某某认为郑某某的军警转地方的驾驶证是伪造的,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德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予以撤销。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规定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释》将享有原告资格的主体放宽到“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上述规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取得条件可以概括为:- 主体条件,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主张的权益是合法权益;- 主张的权益受到损害;- 主张的权益受到损害和行政行为有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界定
在本案中,起诉人主张自己的经济权益受到交警队行政许可行为的侵害,要求法院对交警队的行政许可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然而,交警队的行政许可行为并不必然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也不必然使起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只是有发生交通事故使起诉人承担责任的可能。因此,根据本案的具体情况,本院裁定驳回起诉,认为起诉人与被诉的行政许可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具备原告资格。
原告资格的界定标准
在审判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案件都能在立案阶段就能查明起诉人是否与被诉的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有些案件需要经过开庭审理或者民事诉讼等程序才能查明。因此,在这些情况下,不能采用必然的因果关系标准。根据具体操作经验,只要起诉人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可能的因果关系,就应先赋予起诉人原告资格,而不是以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将起诉人排除在外。尽管现有的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如何界定“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但学术和实务界普遍认可,在不违背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的前提下,应尽量赋予起诉人原告资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条件将不断缩小,范围也将逐步拓宽。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证据提交规定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与特点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证明对象主要集中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整个证据制度的核心。行政诉讼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主要来自行政程序,主要由被诉行政主体提供,并必须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
-
探讨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与判决方法
(一)请求事项不属于行政审判权限范围的; (二)起诉人无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 (五)由诉讼代理人代为起诉,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诉讼必经程序而未申请复议的; (十)诉讼标的为生效判决的效力所羁束的; 原告或者上诉
-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取得条件
-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是怎样的
-
公租房被强拆,承租人可以起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