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证券法 > 证券机构 > 证券监督机构 >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及风险控制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及风险控制

时间:2024-12-29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6986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16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市场违规违法之普遍、案件数量之多、影响之严重,也暴露出监管及风险控制的缺陷,监管力量的相对薄弱及监管效率的低下。因此,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改进和完善我国的证券监管,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与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

1.证券市场行政化监督导致市场行为扭曲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是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因此监管手段倾向于行政手段和计划管理。这种行政管制与市场参与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无法根据市场内在规律进行规制。例如,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条件是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这就意味着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上市公司经理作为代理人掌握着公司真实的会计信息。为了获得再融资资格,上市公司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性对利润进行操纵,以达到再融资的目的。

2.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增加了监管难度

监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无法跟上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立法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系统考虑。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中国证券法规的基本框架,但很多现行法规和条例之间存在矛盾。例如,《证券法》规定国有企业不能炒作上市公司股票,但证监会随后又规定三类企业可以用自有资金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股票。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区分难度较大,因此信贷资金不能流入股市的规定难以实施。同时,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新问题。例如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问题,企业收购和资产重组的法律问题等,现有法规未能给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接近国际惯例的明确规定。此外,缺乏与《证券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如《证券交易法》、《证券信誉评级法》、《信托法》等,以及《公司法》缺乏有效保护少数股东权益的条款,与国际惯例不符。此外,在国际化、同股同权、信用期货、期权期指交易、场外市场地位等问题上也缺乏明确规定。不完善的证券法规体系不可避免地导致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在法律手段运用上,表现为可操作性差、执法力度弱,无法形成完整的证券法规体系,影响了这一重要手段的有效实施。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证券监管中的博弈模型分析

    证券监管中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之间的博弈关系。模型假设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策略空间和效用函数,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监管者的策略包括疏于监管、正常监管和加强监管,而被监管者可以选择违规或不违规。文章详细分析了不同

  • 证券市场监管的内容是什么

    证券发行上市监管的核心是发行决定权的归属,我国目前对证券发行实行的是核准制。核准制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证券,不仅要公开披露与发行证券有关的信息,符合《公司法》和《证券法》所规定的条件,而且要求发行人将发行申请报请证券监管部门决定的审核制度。

  •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特有的筹集资金、资产重组、公司价值发现及风险提示等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由于证券市场运作机制复杂、资本虚拟性等原因,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极

  •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发行审核委员会在证券市场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在交易阶段,监管相关市场主体行为,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但不负责也不应调控宏观经济和市场行情。中国证监会是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的机构,并可根据需要设立派出机构,以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目前,中国证监会下设会内部门和派出机构。

  •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及风险控制
  •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机构的模式
  • 证券市场监管的目标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