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证券法 > 证券机构 > 证券监督机构 >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及风险控制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及风险控制

时间:2024-12-29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6986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16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市场违规违法之普遍、案件数量之多、影响之严重,也暴露出监管及风险控制的缺陷,监管力量的相对薄弱及监管效率的低下。因此,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据此改进和完善我国的证券监管,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与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

1.证券市场行政化监督导致市场行为扭曲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是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因此监管手段倾向于行政手段和计划管理。这种行政管制与市场参与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无法根据市场内在规律进行规制。例如,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条件是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这就意味着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上市公司经理作为代理人掌握着公司真实的会计信息。为了获得再融资资格,上市公司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性对利润进行操纵,以达到再融资的目的。

2.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增加了监管难度

监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无法跟上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立法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系统考虑。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中国证券法规的基本框架,但很多现行法规和条例之间存在矛盾。例如,《证券法》规定国有企业不能炒作上市公司股票,但证监会随后又规定三类企业可以用自有资金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股票。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区分难度较大,因此信贷资金不能流入股市的规定难以实施。同时,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新问题。例如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问题,企业收购和资产重组的法律问题等,现有法规未能给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接近国际惯例的明确规定。此外,缺乏与《证券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法律,如《证券交易法》、《证券信誉评级法》、《信托法》等,以及《公司法》缺乏有效保护少数股东权益的条款,与国际惯例不符。此外,在国际化、同股同权、信用期货、期权期指交易、场外市场地位等问题上也缺乏明确规定。不完善的证券法规体系不可避免地导致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在法律手段运用上,表现为可操作性差、执法力度弱,无法形成完整的证券法规体系,影响了这一重要手段的有效实施。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改革证券监管体制:建立混业监管模式

    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重新构建,指出需建立混业监管模式以适应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文章强调了对监管者的监管、发挥自律机构和社会监管作用的重要性,并建议明确监管对象与范围,以提高监管效率和市场活力。

  • 证券市场监管的目标和手段

    证券市场监管的目标和手段。目标包括发挥证券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监督证券中介机构依法经营,维持证券市场秩序,调控证券交易规模并引导投资方向。手段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通过制定法规、调控规模和监管执法等措施来规范证券市场运

  • 证券常识:对证券公司的监管

    证券公司依法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其合法经营不受干涉。但是,由于其在证券市场中的特殊地位,证券法对其规定了较为周密的监管制度,其主要内容如下:

  • 日本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带来的启示

    日本证券期货市场处在一个较为复杂的法律和监管环境当中,受到多部法律、多家管理者和自律组织的约束及管理。日本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机构包括: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省、金融厅、证券交易等监视委员会等监管机构及各证券期货交易所、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日本证券交易

  • 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监管者进行监管
  •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及风险控制
  • 证券市场监管的原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