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是一种给予被授权员工获取额外收益的权利,类似于工资费用。然而,员工是否行权以及股票未来市价的变动情况会影响公司是否需要支付这种额外酬劳。如果股票市价下跌或低于约定价格,员工可能不会行权或不愿意继续待在公司,导致股票期权无法实现。因此,有人提出不确认股票期权,只在备查簿中登记,在行权时按股票发行处理。然而,不确认股票期权可能导致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及时、充分地披露。
确认股票期权后,需要解决如何计量与记录的问题。理论上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1) 内在价值法:根据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来计量。内在价值指的是公司股票市价超过约定价格的差额。内在价值越大,期权对应的公司酬劳成本也越大。在记录时,需要设置"递延工资费用"和"股票期权"两个科目。递延工资费用在规定期限内摊销计入各期费用,而股票期权在行权时转为股本。由于股票市价波动,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也会变动,因此需要在行权之前的各期调整期权的帐面价值,并将调整数计入当期费用。
(2) 公允价值法:根据**克·斯考来斯期权定价模型计算确定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并且一经确定后不再更改。在公允价值法下,期权的账务处理与内在价值法基本相同,但公允价值入账后不再改动,因此不需要在行权之前调整期权的账面价值。此外,使用公允价值计价的股票期权可能需要确认一大笔费用。
确认股票期权后,需要解决与报告相关的问题:
① "递延工资费用"和"股票期权"应该列示在报表的哪个部分?
② 是否需要在附注中详细披露与期权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③ 如何调和两种计量与记录方式之间的矛盾?
如何利用信托机制实施股票期权计划。首先,需明确指定信托机构并签署协议,约定信托机构购买公司股票并承担价格差异。其次,股权期权所有人将行使权委托给信托机构,信托机构在行权期间内自行决定行使权利并指定受益人。最后,信托机构处分股票后支付收益给受益人。利用
美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APB25的内在价值法和SFAS123的公允价值法。内在价值法考虑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而公允价值法计量期权的时间价值。另外,随着国际权威部门对股票期权的回应,公允价值法已成为国际趋势。选择恰当的期权会计处理方法将对企业
股票期权的分类、受益人、股票来源和授予时机、期权费、行权价与授予数量。股票期权分为法定型和非法定期权两种类型,受益人主要为高级管理人员,股票来源有三种方式,期权授予与职位等级和业绩相关,行权价一般采取平价或溢价方式,股票期权授予数量反映了期权激励的强
经理股票期权在公司中的作用及在我国的现状。经理股票期权将经理人员的利益与公司的长期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对经理人员的长期激励。实行经理股票期权可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业绩并整合人力资源。然而,在我国实行经理股票期权制度还存在一些障碍,如股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