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是一种金融期货品种,其交易标的物是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而股指期权,也被称为指数期权,是一种以股票指数为行权品种的期权合约。
股指期货和期权根据标的物的范围分为宽幅和窄幅两种。宽幅指数囊括数个行业多家公司,而窄幅指数仅涵盖一个行业数家公司。
股票指数衍生品的出现和发展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1973年至1974年期间,美国股市经历了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股票指数暴跌,给投资者带来了重大损失。这使人们意识到,尽管可以通过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构建有效的投资组合以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但在股市下跌的大环境下,金融市场缺乏合适的套期保值工具以规避股价整体变动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在这一背景下,1977年10月,堪萨斯期货交易所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提交了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报告,拟推出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期货。然而,道?琼-斯公司却认为这种产品完全是一种赌博而极力反对。于是,堪萨斯期货交易所被迫转而与Arnold Bernhard & Company合作,准备推出该公司的价值线指数期货。1982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批准了堪萨斯期货交易所的报告。当年2月,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份股指期货合约——价值线平均指数合约。
随后,美国各大交易所纷纷响应,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随后推出了S&P 500股指期货,纽约期货交易所也推出了NYSE综合指数期货。在股指期货的基础上,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次年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股指类期权——S&P 500股指期货期权。
股指期货和期权一经问世就引起了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并受到了投资者们的欢迎,发展迅速。美国股指期货和期权的成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股指期货和期权上市热潮。许多国家的交易所,如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香港期货交易所以及韩国股票交易所都推出了相应的股票指数期权。其中,韩国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指数期权发展最快也最为成功。
股指期货和期权市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982年至1987年是出现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股指期货和期权方兴未艾,经历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时期。1988年至1990年是停滞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1987年美国股市的崩溃波及全球,股指期货和期权交易在其后的三四年中出现了停滞。1990年至今是股指期货期权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期,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的复苏和繁荣以及机构投资者数量的迅猛增长,推动了股指期货和期权交易的高速发展。
全球股指期货和期权市场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美国股票期权制度的问题,包括是否应视为一种支出以及其实施过程中的争议。同时,文章也对中国股票期权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冷静思考,指出在推进股票期权制度过程中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税收政策、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
国外股票期权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内在价值法以股票市价超过行权价的差额为计量基础,在服务期内逐渐摊销递延报酬成本。而公允价值法以授予日的期权公允价值确认成本并摊销,通常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公允价值,不存在期末
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技术难点及对策。股票来源方面存在政策不明确和公司法限制两大难点,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和修改公司法以应对。行权价格方面难点在于缺乏统一标准,可能被人操纵,需制定统一标准并确保发行定价市场化,同时政府应支持ESO计划与改制上市同时进行。
按金制度及其在投资者购买指数及股票期权中的作用。按金用于降低投资风险并保护市场稳定性。庄-家制度在期权市场中的角色是提供流通量并提升市场效率。此外,公司行动和股东权益事项对期权价值产生影响,需要进行资本调整以确保期权持仓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