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抗辩权
时间:2024-09-06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抗辩权是对将要行使请求权的一方的对抗权,是为了防止对方使用请求权侵害自己的权利而存在的。正确地理解抗辩权对于在合同中维护自身权益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手心律师网小编收集了以下内容,深度解读抗辩权。欢迎浏览!
深度解读抗辩权:理解、特征和作用
抗辩权的定义和功能
抗辩权,又称异议权,是指对抗对方的请求权的权利。类比为矛与盾,抗辩权的功能在于延缓请求权的行使或使请求权归于消灭。
抗辩权的特征
1. 抗辩权的行使以请求权的行使为前提,没有请求权的行使,抗辩权自无必要行使。2. 抗辩权只能由法律明确规定而产生,约定的抗辩事由只能产生合同的权利,而不是抗辩权。3. 抗辩权为私权,是否行使完全由当事人来决定,不主动援引者视为放弃;法官不得主动依职权审查抗辩权是否存在。4. 抗辩权的行使有一定的期限限制,该期限要么由法律规定,要么推定为合理期限,但抗辩权没有自己独立的行使期间。因为抗辩权是依附于请求权而发生的,如果对方请求权合法成立,则抗辩权也就合法成立;如果对方的请求权不合法,则抗辩权也无必要行使。
抗辩权的理解
抗辩权的作用在于“对抗”而非否认对方的权利。抗辩权的行使以请求权存在且提出请求为前提。在未提出请求权的情况下,抗辩权无从行使。因此,在权利已消灭的情况下,不适用抗辩权的范畴。举例来说,甲欠乙1万元,一年后甲已偿还,后乙又要求甲再给付1万元,甲予以拒绝,否认自己欠乙1万元的债务。这种情况在性质上可称为否认权,不属于抗辩权的范畴。
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和基础
抗辩权是一种对抗权,用于对抗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请求权。该权利仅适用于有关合同的部分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将没有什么效果。另外,抗辩权是在承认对方权利的基础上存在的。也就是说,如果对方没有行使损害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请求时,抗辩权是没有效果的。因此,正确理解抗辩权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关键。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担保人行使先诉抗辩权的要点
担保人在行使先诉抗辩权时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包括保证责任的明确约定、行使时间、行使条件以及先诉抗辩权的效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先诉抗辩权的防御性与阻却性、独立性与专属性两个方面的特性。担保人需明确只有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为一般保证时,
-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即在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或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前提是双方债务在同一双务合同中存在互为对价关系。同时履行抗辩权允许在对方未履行债务时保留自己的给付,双方债务同时履行时,
-
抗辩权的定义
抗辩权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学术上对抗辩权的定义存在差异,而我国的《担保法》则明确了狭义上的抗辩权。文章将重点讨论狭义上的抗辩权,包括不同种类的抗辩权如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合同法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等。
-
债务人抗辩权的定义和法律依据
债务人抗辩权的定义和法律依据。抗辩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我国《担保法》则从狭义角度定义。债务人在权利转让情况下可对抗新的债权人享有的请求权。债务人可以行使多种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先诉抗辩等,以对抗债权人的请求。新的抗辩权也可能因某些事实而产生。
-
抗辩权的种类与区别
-
抗辩权的定义和类型
-
债务纠纷证据的种类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