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于担保物权实现方式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和《民事诉讼法》之中。根据现行民法通则和担保法规定,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议不成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只能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实现担保物权。然而,最新的《民事诉讼法》和《物权法》的实施后,担保物权的实现方式逐渐演变到非诉模式,程序简化、时间缩短、成本降低,极大地保护了担保物权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物权法》第195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担保物权人通过非诉的方式实现担保物权有了实体法上的直接依据。
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在第十五章“特别程序”中增设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一节,为担保物权人通过非诉方式实现担保物权提供了程序法上的支持。根据新的《民事诉讼法》第196条和第197条的规定,担保物权人可以向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经审查后,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以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以驳回申请。担保物权人通过非诉的方式实现担保物权有了程序法上的直接依据。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尚未对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作出相关司法解释,但全国各地已出现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判例。法院系统对此类案件持积极和开放的态度,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此类案件的涌现,也会有更多地方法院指导性意见的出台,为担保物权人通过非诉方式实现担保物权提供法律支撑。
在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案件中,被申请人常常提出管辖异议以拖延时间。
在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中,申请人范围的界定关乎当事人是否适格。学术界对于申请人的具体范围尚有争议。被申请人的范围也需要明确,包括担保财产上的其他利害关系人。
关于请求法院实现担保物权的条件,学术界存在争议。主要认为担保物权的实现条件包括担保物权的有效存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受清偿,以及担保物权的实行未受到法律上的特别限制。
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的简洁高效、费用低廉,债权人应该积极重视这一实现债权的新途径、新方法,以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理流程,提高银行资产质量。
公证过的房屋买卖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相关规定,只要房屋公证合法且不属于禁止买卖的情形,所有权人就有权进行买卖。同时,所有权人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并可在其不动产或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但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私
股权质押权的行使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质权人行使股权质押权并非必须通过法院审理,可通过协商与出质人达成一致。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如未获清偿,质权人可采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等方式处理。若所得价款超过债权数额,超出部分归出质人;若不足,则由债务人继续清偿
物权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同享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的,参照本章规定。物权法中的共有制度是专为所有权的共有而规定的,但实际生活中,并非只有所有权才能共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均可共有。比如二人以上共同享有一块土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本条就
依据《担保法》的规定,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所以抵押未办理登记的,属于普通的债权,不能优于一般债权受偿。抵押物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因为抵押权属于担保物权的一种,所以应当严格遵循物权法定的原则。若抵押权根据合同当事人约定就可消灭,则有违物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