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物权是一种与用益物权相对应的他物权,其内容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以直接取得或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的权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和法人之间以债务形式发生的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保障债务,尤其是合同债务的履行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秩序,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根据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如果未行使,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根据担保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两年内行使担保物权,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物权法规定的行使担保物权期限为主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即债权人应在对主债权提起诉讼时同时要求实现抵押权。这一期限短于担保法规定的主债权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两年。
担保物权除了具有物权的一切法律特征外,还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设定担保物权的目的是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因此是债权的附属权利。它随着债权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债权的转移而转移,并随着债权的消灭而消灭。
担保物权是在他人的所有物上设定的,即担保物的所有人是债务人或其他第三人,对于债权人来说都是他人的所有物,因此是他物权。
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债权人对担保物享有一定的物权。债权人有权排除他人(包括所有人)的干涉,并享有追索权。如果担保物在他人手中,债权人可以追随主张其权利。同时,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对担保物进行处分,以取得优先受偿的权利,以保护其合法利益。
担保物权是一种古老的民事制度,中国古代就有质押制度,而西方在罗马法中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备的规定。1804年《法国民法典》中的规定更为详尽。担保物权制度已经成为当代各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保物权的四个主要特征及其法律规定。担保物权旨在确保主债务的履行,赋予债权人对担保财产优先受偿权;只在特定财产上设定;以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属于物权的一种;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担保物权的设立、无效情形、转移和消灭等相关法律规定。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处理方式。当保证和物的担保并存时,债权人可选择担保方式。若无特别约定,两者都有清偿责任。若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保证人在其放弃范围内减轻或免除责任。债务人自己提供的物保中,保证人处于第二担保地位;而第三人提供的物保中,债权
重复抵押的定义及其合法性,阐述了重复抵押的价值和公示的重要性。文章指出,重复抵押充分利用抵押物的价值,为融资提供更广泛的渠道。我国法律规定超出抵押物价值的部分不可再次抵押,同时对于同一财产有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情况,规定了清偿顺序。
依据《担保法》的规定,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所以抵押未办理登记的,属于普通的债权,不能优于一般债权受偿。抵押物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因为抵押权属于担保物权的一种,所以应当严格遵循物权法定的原则。若抵押权根据合同当事人约定就可消灭,则有违物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