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物权是一种与用益物权相对应的他物权,其内容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以直接取得或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的权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和法人之间以债务形式发生的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保障债务,尤其是合同债务的履行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秩序,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根据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如果未行使,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根据担保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两年内行使担保物权,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物权法规定的行使担保物权期限为主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即债权人应在对主债权提起诉讼时同时要求实现抵押权。这一期限短于担保法规定的主债权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两年。
担保物权除了具有物权的一切法律特征外,还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设定担保物权的目的是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因此是债权的附属权利。它随着债权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债权的转移而转移,并随着债权的消灭而消灭。
担保物权是在他人的所有物上设定的,即担保物的所有人是债务人或其他第三人,对于债权人来说都是他人的所有物,因此是他物权。
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债权人对担保物享有一定的物权。债权人有权排除他人(包括所有人)的干涉,并享有追索权。如果担保物在他人手中,债权人可以追随主张其权利。同时,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对担保物进行处分,以取得优先受偿的权利,以保护其合法利益。
担保物权是一种古老的民事制度,中国古代就有质押制度,而西方在罗马法中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备的规定。1804年《法国民法典》中的规定更为详尽。担保物权制度已经成为当代各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保物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担保物权是从物权的一种,目的是保障债权的实现。担保物权涉及他人的所有物,具有属性特征、预先约定性、可靠性、自愿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担保的种类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金钱担保和反担保等。反担保的范围在担保法中有所规定,但也存在一
股权质押权的行使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质权人行使股权质押权并非必须通过法院审理,可通过协商与出质人达成一致。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如未获清偿,质权人可采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等方式处理。若所得价款超过债权数额,超出部分归出质人;若不足,则由债务人继续清偿
担保物权的从属性是指担保物权成立以债权的成立为前提,因债权的转移而转移,因债权的消灭而消灭。《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
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和担保法规定,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协议不成的,抵押权人只能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实现。通过诉讼的方式实现担保物权,程序复杂且时间较长,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障。而最新的《民事诉讼法》和《物权法》的实施后,担保物权的实现方式也由之前的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