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有难以给付之虞时,在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义务之前,有权暂时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不安抗辩权的设立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借合同进行欺诈,促使对方履行义务。
原告为**运输公司,被告为**中安海洋运输有限公司。原告诉称,双方于1999年7月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原告协助被告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支付服务费3万元。然而,被告未支付服务费,故原告诉请法院判令被告支付服务费。
被告辩称,原告的下属单位无签订合同资格,因此合同无效。被告同时表示,原告并未实际履行合同,故原告的诉讼请求不成立,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双方于1999年7月22日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约定原告协助被告建立符合gb/t9002(iso9002)标准和ismcode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根据协议,原告应向被告介绍建立“双标”体系的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并派员协助被告进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被告应支付服务费3万元,分三次支付。然而,尽管被告与**威质量保证咨询有限公司进行了接触并支付了首期咨询费,但原告并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介绍和促成了被告与**威公司的联系。
根据审理结果,法院认为原告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已按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即派员协助被告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及介绍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因此,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服务费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辩称原告下属的经营管理部无签订合同资格,因此合同无效。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企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原告作为该协议所涉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具备提起诉讼的主体资格。被告关于原告签订合同和提起诉讼的主体资格不合法的辩解无事实依据,法院驳回了该辩解。
本案为合同纠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来处理是合理的。合同签订于1999年7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于1999年10月1日生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本案中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行使不安抗辩权是否需要证据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和举证义务,即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无法履行或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形。通知义务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危机并提供还债担保,而举证义务则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行使不安
行使履行抗辩权的规则。对于先履行抗辩权,当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可以选择不通知对方,未通知不构成合同责任;而对于不安抗辩权,应及时通知对方。对于先履行义务一方存在重大瑕疵或部分履行的情况,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应通知对方,给予对方改正机会,以减小损失。
先履行方的抗辩权在双务合同中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后履行方财产状况恶化时如何保护先履行方的利益。文中介绍了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通过比较两者,分析我国合同法在此方面的立法选择。不安抗辩权的发生需满足后履行方财产状况恶化和履约能力丧失或可能丧失两个要
不安抗辩权的规定和行使条件。不安抗辩权是指当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可能无法履行债务时,可以中止履行。其行使条件包括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以及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况。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及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