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押是指人民法院将被执行人的财产移至其他地点加以扣留,被执行人不得占有、使用和处分。与查封不同,扣押适用于易于移动的动产,尤其适用于价值较高的动产,如船舶、航空器、黄金、文物和珠宝等。扣押要求将财产转移至他处保管,并由人民法院或委托他人保管,被执行人不得占有和使用。被执行人需承担扣押财产的保管费用。
1、含义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根据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当债务人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2、留置权的主要特征如下:
(1) 留置权只能在特定的合同关系中产生,如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和加工承揽合同。
(2) 留置权具有两次效力,即留置标的物和变现并优先受偿。
(3) 留置权具有不可分性,即债权得到全部清偿之前,留置权人有权留置全部标的物。
(4) 留置权实现时,留置权人必须确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
3、留置权的成立条件包括:
(1) 债权人占有动产。
(2) 占有的动产与债权有关联。
(3) 债务人未按期全部履行债务。
根据以上扣押和留置权的定义来判断,扣押和留置权的最大区别在于扣押是执法行为,只能通过人民法院或侦查机关依法执行;而留置权是民事行为,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依法留置债务人的动产。二者都是合法行为,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只有在运输合同、保管合同和加工承揽合同中,债权人才能享有留置权,并且留置的财产必须是可分物,并且留置权的价值应当相当于债务的金额,不得留置债务人过多的动产。
关于留置债务人直接产生债务的所有权法律规定、留置其他财产的所有权法律规定,以及关于海运货物留置权标的范围的海运实践等相关内容。随着新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发展趋势,留置权的标的范围有扩大趋势,并加强了对承运人的保护。关于海运货物留置权,实践中存在争议,包括
关于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法律问题。担保法规定了留置权适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和加工承揽合同等产生的债权,但物权法采纳了扩大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意见,没有明确列举适用范围,只规定了不得留置的两种情形。留置权的成立需满足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债权已届清偿期且
留置权的实现程序及其相关条件与消灭情形。留置权的实现需按《担保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宽限期、协商折价或拍卖变卖等步骤。留置权产生的条件包括合法占有动产、债权与动产占有有牵连关系、债权已届清偿期等。留置权消灭的情形包括债权消灭、提供其他担保替代留置担
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以及留置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的保管费用以及实现留置权的费用。留置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包括主物、从物、孳息以及代位物等。同时,留置权对留置物所有人的效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