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其它房产知识 > 房地产开发 > 房屋预告登记与商品房预售备案的区别

房屋预告登记与商品房预售备案的区别

时间:2024-07-08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8590

预告登记和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的区别

1. 法律性质

预告登记是根据《物权法》规定的一种不动产登记制度,属于民事制度。而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是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的行政管理措施,属于行政管理制度。

2. 实际功能

预告登记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债权人将来能够实现物权,对于预购商品房的预告登记而言,是为了使预购人在预购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后能够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确立对房屋的所有权。而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在行政上对预购人具有保护功能,有助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3. 操作上的不同

预告登记必须在双方有预告登记约定之后才能申请。如果没有当事人的约定,任何人都不能强制预购人或者预售人进行预购商品房的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原则上必须由双方共同申请,除非法律法规另有约定。而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是一种只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强制性制度。

4. 适用范围

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比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的适用范围广。根据《物权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只要是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都可以按照约定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因此,在房屋的买卖、抵押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中都可以进行预告登记。但是,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只适用于商品房预售。

5. 登记主体

预告登记的主体机关是唯一的,即房屋登记机构。而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的主体管理机构法律赋予了当地人民政府。它可以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是房地产管理部门,还可以委托给房屋登记机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预告登记和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的特征

1. 预告登记的特征

1.1 预告登记是为了保全将来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而进行的提前登记,对象是未完成的不动产物权的请求权。

1.2 预告登记的本质特征是赋予权利人的请求权具有物权的排他效力,即对其后发生的与该请求权内容相同的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行为具有排他效力,确保将来发生所期待的结果。

1.3 预告登记制度能够较好地维护交易安全和秩序,追求财产变动安全的价值功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2. 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的特征

2.1 具有行政强制性。《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并在签约后30日内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这是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一种行政手段,也是对开发企业的一种行政强制行为。

2.2 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仅属于债权性质,仅起到备案的作用,不具有预告登记的法定效力。

2.3 商品房预售合同无论是否进行登记备案,都不会对抗第三人产生效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利地产与保利时代的区别

    保利地产与保利时代之间的区别。保利地产是中国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企业,在武汉市场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并开发了多个项目。而保利时代是保利地产旗下的一个项目。两者有关联,但属于相互独立的公司。此外,还讨论了保利地产与另一家公司*

  • 买房合同丢失了如何处理?

    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和《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规定,购买商品房时,开发商和买受人应当签订书面买卖合同。对于商品房预售,开发商应当与承购人签订预售合同,并在签约后的30天内向相关部门办理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房地产管理部门应积极推行商品房预售合同

  • 房屋合同找不到怎么办

    根据相关法规,购买商品房时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如果无法找到房屋合同,可以联系开发商咨询是否可以补办或复印合同。开发商在商品房预售时也需要与购房人签订合同,并在签约后30日内向相关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了提高效率,房地产管理部门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逐步

  • 房子网签备案的可否查封

    房屋网签就是你和销售对象签订合同后,要到房地产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并公布在网上。网签是为了让房地产交易更加透明化。房地产开发企业今后在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为现售商品房申请新建商品房所有权设定登记前,必须向市国土房管局办理项目入网手续,并报送相关

  • 商品合同是跟网签一起的吗
  • 购房合同丢失有哪些处理办法
  • 商品房预售合同必须书面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