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加强对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和保障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凡在自治区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对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房地产开发经营应当符合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负责与房地产开发经营有关的土地管理工作。
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企业。
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三百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其中货币资金在二百万元以上,并有法定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二)有七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房地产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的专职技术人员,二名以上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登记进行审查时,应当听取同级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的意见。
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制度。未取得资质证书的,不得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骗取资质证书;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出借资质证书。
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企业所在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申请资质初审;经初审合格的,报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暂定资质证书。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一年。开发项目未完成的,可以延长有效期,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满前三十日内,向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提出核定资质等级申请;经企业所在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初审后,报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相应的资质等级。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依据国税发[]31号规定,企业的成本核算包括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税前扣除的期间费用和成本对象的划分和归集。首先,企业需对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整理、归类。其次,部分费用可以在当期税前扣除,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北京市住房市场中的房地产权属形态,包括商品房、小产权房、已购公房、经济适用房、直管公房、自管公房、使用权房和二手房等。文章详细描述了各类房产的定义、产权特点、交易规则及市场情况。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角色及其与投资商的区别。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发展商,负责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实际操作和实施,包括合同关系的建立。投资商是发展商的股东或投资主体,但不是同一家公司,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具有较大发言权。同时,也存在无投资商的情况,一些实力雄厚的房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包括业务的定义、开发产品完工的条件、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及文件、结转收入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规定,开发产品只有符合一定条件才可视为完工,如竣工证明材料已备案、投入使用或取得初始产权证明等。同时,企业需在工程竣工验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