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留置物的占有权
留置权人对留置物享有占有权,在其债权未得到偿还之前,有权扣留留置物,并拒绝对方的返还请求。这是留置权的基本效力。留置权人的占有权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留置人的占有权。当留置物受到非法侵害时,无论侵害者为何人,留置权人都有权向法院请求保护。
2. 留置物孳息的收取权
在留置物占有期间,留置权人有权收取留置物的孳息。留置权人收取的孳息并不直接取得孳息的所有权,而只能以收取的孳息优先受偿。一般来说,留置权人收取的孳息应先用于支付收取费用,其次是支付利息,最后才是偿还原债权。
3. 对留置物必要的使用权
由于留置权是一种担保物权,留置权人虽然有权占有留置物,但原则上不得从中获得收益。在留置期间,留置权人未经留置物所有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出租或处置留置物。如果留置权人的违法使用导致留置物所有人损失,留置权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留置权人才有使用留置物的权利:
第一种情况是出于保管的必要。在保管留置物所必需的范围内,留置权人可以使用留置物。例如,为了防止留置物生锈而进行一定程度的使用。然而,留置权人的必要使用目的仅限于保存留置物,不能以积极获取收益为目的。当然,如果留置权人的必要使用导致收益产生,留置权人也有权收取,并用于偿还债权。
第二种情况是经留置物所有人同意。如果留置物所有人同意,留置权人当然可以使用留置物。留置权人在同意范围内的使用权受到法律保护。
4. 必要费用的返还请求权
由于留置权人并无使用权益,但却有保管的义务,因此留置权人为保管留置物所支出的必要费用,是为留置物所有人的利益而支出的,因此应向留置物所有人请求返还。所谓保管的必要费用,是指为保持和管理留置物所必不可少的费用,如养护费、维修费等。支出的费用是否为必要费用,应根据当时客观标准来确定,不能以留置权人的主观认识为标准。
5. 就留置物变价的优先受偿权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留置权人有优先受偿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就留置物的变价优先受清偿。
1. 留置物的保管义务
根据《担保法》第86条的规定:“留置权人有义务妥善保管留置物,如果因保管不善导致留置物灭失或损坏,留置权人应承担民事责任。”留置权人应以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保管留置物。如果留置权人对保管留置物未尽必要的注意,即被视为保管不善。
因此,如果留置物损坏或灭失,留置权人应承担民事责任。留置权人在占有留置物期间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注意措施,其采取的措施是否适当,对留置物损失是否有过错,应由留置权人负举证责任。如果留置权人在保管留置物时需要债务人的协助,他可以请求债务人提供协助。如果债务人拒绝协助,导致留置物损坏或灭失,债务人不能向留置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2. 不得擅自使用、利用留置物的义务
留置权人原则上没有使用留置物的权利,相反,留置权人有义务不得擅自使用、利用留置物。除非出于保管的必要,留置权人未经债务人同意,不得自行使用留置物,也不得将留置物出租或作为担保。
3. 返还留置物的义务
当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消失时,留置权人有义务将留置物返还给债务人。即使债权尚未消失,但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导致留置权消失时,留置权人也有返还留置物的义务。如果留置权人违反返还留置物的义务,构成非法占有,应向债务人或所有人承担民事责任。
留置物所有人的权利。在留置期间,留置物所有权仍在原范围内有效,所有人可处分留置物,但转让或抵押时需告知受让人或抵押人留置情况。留置权人可收取孳息和收益但不能获得所有权。若留置权人未尽职管理导致损失,债务人可要求赔偿。债权消灭或提供新担保后,债务人有权
纳税人欠缴税款与权利执行的优先顺序问题。根据税收法律规定,税收在执行时具有优先权,无担保债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都要排在税收之后。同时,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也应在税收之后执行。税务机关应定期公告欠缴税款情况以确保透明和公正。另外,文章还涉及了停止审
我国监察法中关于延长留置措施办理程序的规定。监察机关在需要延长留置期限时,需向上一级机关申请批准,延长时间最多不超过三个月。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需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报备上一级机关。留置期间应保障被留置人员的合法权益,讯问时需合理安排时间,并
抵押权、留置权和质权的定义、特征以及在担保物上的相互关系和效力。抵押权是不移转占有而提供担保的财产上的权利,留置权和质权涉及动产的占有。三者都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目的,并在特定财产上设定权利。在担保物上,留置权优先于抵押权和质权,但具体情况会根据担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