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遇到合同另一方侵犯自己权益的情况,于是就打算先去起诉对方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在起诉之后自己想法也发生了改变,想要直接通知对方解除合同,那么,起诉后再通知解除合同可以吗?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的具体意见。
起诉后再通知解除合同的法律规定
自力救济和公力救济
权利救济的方式分为自力救济和公力救济。自力救济是指在合同解除条件成就的情况下,以通知的方式向对方提出解除合同,通知到达时合同解除。而公力救济是指在合同解除条件成就后,不向对方发出通知,而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合同。公力救济无需事先通知对方,也不需要通知是法院判决解除合同的前置程序。
两种情况的处理
在涉及合同解除的纠纷中,通常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况:1. 原告在向法院诉讼之前已经通知被告解除合同,并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2. 原告未向被告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直接起诉要求解除合同。
第一种情况的风险
对于第一种情况,存在较大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原告在通知到达对方时,合同已经解除。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诉讼是确认之诉,只需法院确认合同已经解除即可。然而,法院可能会以原告的诉讼请求错误为由驳回原告的起诉请求,导致合同恢复到原告要求解除前的状态。
第二种情况的处理
对于第二种情况,一些法院可能以原告未履行通知解除合同的义务为由驳回原告的起诉请求。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当合同解除条件成就时,法院会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直接判决解除原、被告的合同。这种判决是有充分事实和法律依据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法院在向被告送达民事起诉状及其他法律文书时,相当于将原告要求解除合同的表示通知了被告,原告已经履行了向被告要求解除合同的通知义务;二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原告在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时必须先履行通知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合同解除的条件成就,民事起诉状送达被告的时间就是合同的解除日期。
合同一方通知解除合同的效力
异议期内的处理
一方通知解除合同后,如果对方未在约定的异议期内提出异议,则合同被解除。如果未约定异议期,则法律规定异议期为三个月。至于合同解除后的处理,对于尚未履行的部分,终止履行;对于已经履行的部分,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主张权利和提起诉讼
因此,合同双方都应审慎对待合同解除权和异议权。在遇到相关情形时,应及时主张权利。解除一方应及时发出解除函,而异议一方应及时提出异议。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应在异议期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仲裁,要求对解除效力进行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