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法院认为,肖某与甲公司订立的《认购书》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未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应认定合法有效。
肖某在订立合同后依约给付定金,且在《认购书》约定的期限内至甲公司处订立房屋出售合同。
甲公司在事前未告知肖某签署的出售合同有补充条款的内容情况下,将包括补充条款的合同交与肖某签署,肖某对此提出异议,理由正当。
事后,肖某致函甲公司,要求甲公司将补充条款的全部内容传真给肖某,便于研究和协商,系合同当事人一方遵循公平原则及诚实信用原则而行使自己的权利。
甲公司在收到肖某及其委托律师函件后,迟迟不予答复,致使出售合同未能如期签署,责任在于甲公司。
现肖某依据定金罚则,要求甲公司承担民事责任,理由正当,应予支持。据此,一审判决被告甲公司双倍返还原告肖某购房定金4万元。
被告甲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上诉人甲公司与被上诉人肖某签订《认购书》时未出示有关《出售合同》的补充条款。
后被上诉人按约于2001年9月11日前去上诉人处与上诉人就系争房屋签订《出售合同》时,不能接受上诉人此时出示的补充条款,双方因此未能签订《出售合同》。
因此,双方对《认购书》约定买卖系争房屋的意思表示并未达成一致,因此,双方对于最终未能签订《出售合同》均不存在违约。
上诉人应将依据《认购书》收取被上诉人的定金人民币2万元返还给被上诉人。
一审认为上诉人应对双方未能签订《出售合同》承担责任并向被上诉人双倍返还定金不当。据此,二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改判上诉人甲公司原额返还被上诉人肖某定金人民币2万元。
中介公司在房地产交易中的欺诈手段及购房者应对策略。中介公司存在吃差价、隐瞒房屋真实情况、虚夸房屋面积、携款潜逃等欺诈行为。购房者应该充分了解和应对,包括多次看房、讲价、自己办理按揭手续、保持清醒头脑、选择资金托管、学会深藏不露以及仔细研究合同条款等。
国家房地产法律法规中的支付问题,包括定金、保证金、户型选择、楼层选择、阳台面积计算、实测面积准确性等内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住房公积金的相关规定,如住宅的净高和层高、住宅的开间和进深等概念,以及公积金贷款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文章内容丰富,涵盖了购房过程
买房交了定金但未签合同的情况下,合同延续的时间以及应对策略。对于交了定金没有签合同的情况,合同续签时间没有法律规定,一般由双方协议或交易习惯决定。若遇到二手房是凶宅的情况,买方有权请求解除合同并收回定金。至于签了认购协议书后能否退还定金,需视具体情况
合同无效后结算清理条款无效。因为立约定金法律效力的发生与主合同是否发生法律效力没有关系,立约定金的生效是独立的,在主合同之前就成立。主合同是否成立不是立约定金是否成立的决定条件,所以主合同无效也适用定金罚则。合同无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