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其它合同纠纷 > 销售居间合同如何审核

销售居间合同如何审核

时间:2020-07-21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8151
网友小刘告诉小编,自己家里想买一套二手房,父母到中介公司去了解价格,中介公司提出签订一份销售居间合同。小刘想了解该如何审核这个合同,自己和父母以前都没签过,缺乏经验。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此查询了相关规定,希望可以帮助到小刘一家。

一、销售居间合同如何审核

1、居间服务内容要明确。规范的居间合同会写明中介会提供给购房者怎样的居间服务,具体的服务内容有哪些等等,但是一些不法中介也会利用购房者对居间服务内容不了解的缺陷,而在合同中做手脚,比如少写一些服务内容,或者服务内容不明确等,从而损害购房者的权益。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的情况,购房者需要提前了解中介的居间服务内容大概有哪些,以免被蒙骗。

2、中介的违约责任要明确。很多时候,居间合同只会对买卖双方的违约责任进行约定,比如如果买卖双方瞒着中介私下交易,便构成了违约,需要向中介方赔偿损失等,但对于中介方的违约责任,常常是不约定或者约定不清,这就让一些中介有了可以推脱责任的借口。因此,购房者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应该要坚持在居间合同中明确约定中介方的违约责任。

3、中介费的支付要明确。居间合同中要明确中介费的数额以及支付方式,如果约定不清,那就很有可能产生纠纷。一般来说,购房者绝对不能采取一次性付完中介费的方式,因为这样很可能出现中介拿了钱却不认真提供服务的情况出现,所以建议,购房者较好与中介约定将中介费的支付与工作进度相结合,完成一部分的工作就支付一部分的中介费,这样就可以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4、签约日期条款要明确。明确签约日期的意义在于,购房者可以在居间合同中与中介约定,“必须在签约日期的多少日之后便签订正式的房屋买卖合同,若超过该日期,中介须赔偿购房者的损失”等等类似的条款,这样就可以防止中介收了钱之后就不再为购房者提供后续服务的情况出现,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购房者的买房风险。

5、终止条款或解除条款要明确。房产交易的时间比较长,手续比较复杂,而在此过程中,购买者可能会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无法进行交易,所以较好提前在合同中约定好解除条款,这样就可以避免造成违约行为,也不需要赔付对方损失。

二、关于居间合同的法律规定

《合同法》第424条规定了居间的概念,即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合同法》第425条第1款规定:“居间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

《合同法》第426条第2款规定:“居间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合同法》第427条规定:“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但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居间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际贸易销售合同范本的撰写

    国际贸易销售合同范本的撰写,包括合同对象、价格、品质、供货期等条款。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进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国家风险、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及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了解和管理这些风险,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挑战,确保贸易的顺利进行。

  • 个人居间协议简单版本是怎样的

    本文探讨的是个人居间协议的简单版本,其中包括委托事项及具体要求、居间期限、报酬及支付期限、居间费用的负担、合同解除条件、违约责任及合同争议解决方式等条款。协议的核心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提供媒介服务,促成合同成立并获取相应报酬。

  • 居间费用超过3%违法吗

    法律对居间费用没有明确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服务费一般会在合同里面有约定,而居间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介绍。《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四条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但在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时

  • 房屋居间中“跳单”的处理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进行房屋居间服务的时候,如果买卖双方取得联系后,跳出中介公司,私下签订买卖合同的,仍然需要支付中介服务费。对居间人的报酬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根据居间人的劳务合理确定。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

  • 怎么解除居间合同,居间合同解约中介费怎么付
  • 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有没有权要求支付报酬
  • 签房产中介合同需注意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