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个月内不签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5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应支付劳动报酬。如果单位不愿意签订合同而终止劳动关系,虽不需要支付双倍工资,但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关系,需要支付赔偿金。(二) 超过1个月不满1年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6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并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不仅需要支付双倍工资,还需要支付赔偿金。(三) 满1年
劳资双方满1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不能单方解除。如果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愿补签合同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应支付赔偿金。1、劳动者借故不签导致无法订立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应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若用工超过1个月,按工作年限支付双倍工资。2、劳动者声明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包括通知义务和拒签义务。用人单位不能免除上述义务,即使劳动者出具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的声明,仍需承担责任。我国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能否主张支付双倍工资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劳动者可以主张支付双倍工资,但时效受到仲裁时效的限制。不同地区对于双倍工资主张的时效认定存在差异。
党员干部的旷工行为及其处分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旷工行为若情节较重将给予党纪处分。同时,党员干部作为劳动者,严重旷工行为可能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且未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收集证明资料来证明劳动关系,并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和拖欠的工资。文章介绍了申请劳动仲裁的具体步骤、相关法律依据和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
公司裁员时的经济补偿标准和相关规定。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裁员时的补偿标准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计算。公司裁员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因生产经营严重困难或进入法定整顿期间等。裁员程序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并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