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不必经过工会的参与。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因劳动合同无效等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此外,如果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或者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在有工会的单位,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通常需要事先通知工会。然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只需要将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事先通知工会,而并非必须经过工会的同意。工会在此情况下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违法行为,并要求用人单位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然而,尽管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通知工会的程序,但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并没有普遍认同,即使提出违法解除的意见,也不一定会被采纳。因此,在完善企业管理和操作流程上,仍需严格遵守"工会程序"。然而,在劳动争议裁审实践中,不应过于依赖"工会程序",因为当前裁审口径更加重视实体问题而轻视程序问题。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标准。竞业限制是保护商业秘密的手段,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利进行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时间应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支付标准和形式可由当事人约定,若无约定,可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确定。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协议生效前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
《劳动法》关于岗位变更的法律依据。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调整工作岗位。如协商无果,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对于调岗时的薪酬调整,需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不
离职后劳动关系的中断问题,主要依据劳动合同的解除和劳动关系的终止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也有特定情形。解除后,用人单位需出具证明并办理相关手续,劳动者需遵守竞业限制。
人事人员处理职工入离职手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合同解除通知期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离职工作交接、相关费用结算、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及社保和公积金减员手续等内容。另外,还讨论了员工离职的两种情况,即员工主动离职和企业因员工不符合要求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