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案情,确认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找到被申请人。有些单位可能让劳动者签订空白合同,导致在劳动仲裁时难以确定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社保明细、工作牌(证)等来确认被申请人。
2. 确定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一般是区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管辖权归属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工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委员会。
1. 写好《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包括申请人的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以及被申请人的名称、社会信用代码和地址等具体信息。
2. 准备证据材料,可以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社保明细等书面材料,如果有录音可以刻成光盘等形式。
1. 准备一式三份申请材料,交两份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自己留一份。如果是劳务派遣的情况,需要准备一式四份。
2. 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交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1.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材料后,会在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会通知劳动者。如果受理,会一并通知开庭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该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根据该法第五条,如果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如果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非本法另有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该法第六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与争议事项相关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和管理,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根据该法第七条,如果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超过十人,并有共同请求,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诉讼活动。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与途径。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可通过调解仲裁解决,如仲裁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对于试用期超过法定期限的情况,用人单位需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仲裁维权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企业离职补偿金延发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在用人单位延迟支付经济补偿金超过一个月时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经济性裁员的定义、条件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劳动者可以依法获得应得的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