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定规定,法院对于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可以有三种态度:承认、裁定撤销或裁定不予执行。
法院在对待劳动仲裁裁决时,可以选择承认裁决,即判决驳回诉讼请求;也可以裁定撤销仲裁裁决,即认为仲裁委的裁决认定事实不清或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还可以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劳动争议是仲裁前置的,即当事人在不服仲裁裁决时,可以向法院上诉。一般情况下,法院开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结案时间为6个月,而简易程序的案件则为3个月。当然,实际情况并不会拖延这么久,具体时间还要根据案情的复杂程度来决定。
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应向所属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时,当事人需要提交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申诉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者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申诉书应明确仲裁请求以及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申诉书应包含证据和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诉书后,仲裁委员会将在收到申诉书后的7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如果决定不予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在作出决定后的7日内发送不予受理通知书给申诉人。如果决定立案,仲裁委员会将在作出决定后的7日内向申诉人和被诉人发出书面通知,并同时将申诉书副本送达给被诉人。被诉人应在15日内提交答辩书和证据。如果被诉人不提交答辩书,不影响案件的审理。对于劳动争议中涉及三十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诉书后的3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以通知书或布告形式通知当事人。
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的赔偿问题。根据不同的案由,分为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劳务关系相比劳动关系更加灵活,双方基于雇佣合同,人身依附性较低。在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可按普通侵权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赔偿,并可直接起诉,不需经过劳动仲裁
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时的应对策略。劳动者在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争议中,或对执行劳动标准引发的争议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当事人可再次提起诉
劳动仲裁时效期间的相关内容,包括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一年时效期间以及中断和终止的相关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内的特殊规定和申请劳动仲裁所需的材料也有详细说明。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等。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劳动行政处罚的特点和种类。劳动监察具有强制调查权和一定的处罚权,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劳动关系主体是否遵守劳动法律。劳动仲裁机构主要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劳动行政处罚是劳动行政的重要内容,只能由劳动监督检查机关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