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用工管理和工资支付不规范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明确各类企业包括建设领域施工企业依法按月足额支付工资的主体责任,强调施工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
为解决一些企业工资支付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的问题,《意见》要求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针对工程款与农民工工资捆绑支付的情况,特别提出建立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管理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材料款等相分离。建设单位在拨付工程款时,应根据合同约定的比例或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的数额,将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用单独拨付到施工总承包企业在银行设立的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
为加强企业守法诚信管理,防止拖欠工资问题,政策提出建立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并建立健全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使失信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受到限制。
为解决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不规范问题,政策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1.加强建设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2.规范工程款支付和结算行为,防止工程款被挪作他用。
3.改革工程建设领域用工方式,推动规范化用工。
为确保农民工工资的及时发放,政策提出以下措施:
1.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通过银行渠道直接向农民工发放工资。
2.鼓励实行分包企业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企业直接代发的方式。
3.建立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管理制度,将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用单独拨付到施工总承包企业在银行设立的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确保专款专用。
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该意见旨在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特别是解决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拖欠工资问题。意见强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总责,要求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和
公司解散后农民工工资的清偿时间及相关法律规定。同时分析了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原因,包括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强、法律执行力度不够、资金回笼困难以及层层转包问题等。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需要加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执行力度,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管,并禁止层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解释和适用标准。文章详细解释了劳动报酬的具体含义、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认定标准、经政府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认定标准、定罪量刑标准、从宽处罚情形以及单位犯罪的情况。该司法解释旨在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
农民工工伤处理程序。农民工遭受事故伤害后,雇主需及时救治并备案。所在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未按时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可提出。工伤待遇包括医疗费用报销、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伤残等级评定后享受相应待遇。同时需注意签订劳动合同、保留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