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追讨工资的途径有多种。首先,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还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或向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适用于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如果不愿意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非本法另有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司拖欠工资的行为将会面临不同的法律责任。首先,公司可能会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劳动部门可以责令公司限期支付工资,如果逾期不支付,将会责令公司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员工加付赔偿金。
其次,公司可能会接受人社部门的处罚。如果公司无故拖欠工资金额大、时间长、性质恶劣,人社部门将会根据相关规定,通过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向社会公布,并将其记入相关的“黑名单”。
此外,公司还可能会接受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罚。对于拖欠、未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以及逾期拒不支付的建筑施工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停止其投标资格、清出建筑市场,并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如果公司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员工工资,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员工工资,且数额较大,经有关机关监督后仍不肯支付工资,将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对于构成该罪的公司,将会接受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的处罚。公司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将根据具体情况接受相应的处罚。
关于公司拖欠工资是否能要求双倍工资的问题。如果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无论拖欠时间多久都不能要求双倍工资;若未签劳动合同且拖欠超过两年,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双倍工资。双倍工资不属于劳动报酬,是惩罚性赔偿金,有特定的时效规定。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可先向劳动部门
企业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及索赔途径。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拖欠工资应承担法律责任,并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以通过电话投诉、申请支付令、申请劳动仲裁和强制执行、要求加付赔偿金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关于拖欠工资的法律标准和用人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拖欠工资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报酬等费用。若未支付或低于标准,需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包括未支付劳动者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等。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