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乙某(购买人)通过A公司(中介人)与甲某(出售人)签订了购买甲某一套二室一厅二手房的居间协议。居间协议的内容是乙某以人民币30万元购买此房屋,通过A公司转交人民币1.5万(购房价款的5%)给甲某作为定金,房屋交付和房屋价款支付的方式留在正式签订的购房合同中确认。该居间协议当事人签字确认情况:乙某签字确认;A公司在上面盖了公章及经办人员签字,对于经纪人签名一栏却是空白;甲某承诺了乙某的承购条件并签字,对于何时与乙某签订正式房地产买卖合同的日期也未明确。但乙某在正式签订购房合同之前反悔承购此房屋,而定金也已经交付给A公司待转交甲某。此时甲某表示放弃对该定金行使权利,乙方要求A公司退回其所交付之定金,但A公司要求将该定金作为居间协议的违约金,不予退还! 此居间协议的效力如何?乙某可以要求退还定金吗?居间方将此定金作为违约金扣下合理吗?
律师说法:
1、本案中居间协议是三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规定,此协议自成立时生效。对于中介方A公司只盖章而没有经纪人签字的事实,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生效。按照《合同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合同成立”,这就是表明合同的成立不要求A公司盖章和经纪人签字同时存在。只是在国内的经济交往中,当事人习惯于在合同上同时签字盖章,这并不代表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且居间合同并没有特别约定本合同自双方既签字又要盖章才生效。
2、本案中居间协议同时表明这1.5万元定金是约定由A公司转交给甲某的,因甲某在乙某反悔后明确表示放弃对该定金行使权利,故乙某可以要求A公司退还定金。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定金的权利、义务方是甲某和乙某,A公司只是代为转交定金不享有定金权利。此纠纷的定金和违约金指向的对象不同,属于两种法律关系,且在本案中居间协议并没有约定违约金条款。A公司擅自将此定金作为违约金扣下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事实上都是没有法律和合同依据的,是将定金和违约金混为一谈。在合同有效的前提下,分析清楚法律关系是处理这类纠纷关键重要的一环。
3、同时根据《合同法》第四百而十七条的规定“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但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居间活动支付的必要费用”,因甲乙双方并未签订购房合同,居间人A公司不能要求报酬,但可以要求乙某给付其从事居间活动中的必要支出。
合同中的定金比例问题。定金作为担保方式,其比例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20%。合同中如约定超过此比例,则超过部分不能起到担保作用。定金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如果一方不履约,可能需要双倍返还定金。同时,守约方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但不能两者都
购房定金退还的合理性问题。在开发商具备合法销售资格且业主违约时,定金可能不予退还。业主应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减少定金金额、谨慎签署认购书等。在特定情况下,如合同主要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补充协议协商未成或国家新政策导致不符合购房条件等,购房者可以要求返还
二手房买卖中的购房合同和房屋登记问题。在二手房买卖中,通常不需要提供原始购房合同和购房发票,可通过网签查询房屋产权。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需提交相关材料,包括证明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材料。此外,二手房买卖合同常见纠纷包括房屋面积差异、税费争议、定金条款和房屋
民事诉讼答辩状的撰写要点和注意事项,并针对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进行了具体答辩。答辩事项指出被答辩人的起诉主张违背事实和法律规定,请求驳回其诉讼请求。答辩人提出,双方签订的合同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是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乘人之危等情形,要求法院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