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对受诉法院或受移送案件的法院认为其无管辖权时,向受诉法院或受移送案件的法院提出的不服管辖的意见或主张。
首先,指定管辖是上级法院根据职权指定其下级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理。这实质上是法律赋予上级法院在特殊情况下变更和确定管辖法院的权力,以适应审判实践的需要,保证案件得到及时正确的裁决。下级法院应当服从指定管辖,但当事人对法院的指定管辖有权在一定范围内表示接受或提出异议。
其次,允许当事人对指定管辖提出异议是程序公正的外在体现。虽然有人认为,上级法院在指定管辖时已经考虑了公正审判的因素,当事人再提出管辖权异议没有意义,只是无谓延长诉讼期间。然而,只有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当事人才能够在诉讼中维护自己的程序权利,进而保护自己的实体权利。因此,允许当事人对指定管辖的案件提出管辖权异议,体现了对当事人诉权的维护。
此外,在上级法院依受理案件的法院申请指定的过程中,可能因为没有听取被告的意见而做出不太合理的指定裁定。允许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可以给上级法院一个纠正的机会,避免让被告产生合理性怀疑。
另外,我国民诉法对指定管辖的案件没有规定当事人是否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因此,当事人在提出管辖权异议时,应向接受指定的法院提出。如果异议不成立,则裁定将被驳回,当事人可提出上诉。如果异议成立,接受指定的法院则不能改变上级法院作出的指定管辖,而应向上级法院报请裁定是否变更指定管辖。
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条款,包括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仲裁委员会等方面。仲裁协议必须明确表达当事人的意愿,且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仅限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选定仲裁委员会时,必须明确指定具体的仲裁机构,否则仲裁协议无效。最后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程序,包括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期间、管辖法院以及人民法院对申请的处理。申请撤销仲裁裁决需满足主体为仲裁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应予撤销等条件。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撤销裁决或驳回
关于仲裁裁决执行案件的相关规定。其中,被执行人、案外人可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并由人民法院裁定。执行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特定条件下可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查不予执行申请,并询问当事人。同时,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申请有一定
仲裁庭自裁管辖权原则,是现代商事仲裁的重要原则之一。它的核心意思是,仲裁庭有权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作出裁定,而不需要事先的司法决定。它对于法院在介入仲裁庭管辖权决定的时间和条件上作了合理的分配和严格的限制。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在法院对仲裁庭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