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决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之一。当仲裁调解不成或双方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时,劳动仲裁庭应及时作出裁决,以免案件久拖不结。
依据有关规定,劳动仲裁庭可以实行缺席裁决制度。缺席裁决可以在两种情况下采用。一是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仲裁的,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4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
这里所指送达,包括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时的公告送达方式。送达通知后,当事人应按时到庭,否则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时,对申诉人按照撤诉处理,对被诉人则可以缺席裁决。须注意的是,只须经一次通知,被诉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时,即可缺席裁决。如果被诉人有正当理由不到庭的,仲裁庭则不能缺席裁决,而应延期审理。
什么情形可以认定为有正当理由,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仲裁庭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认定。第二种情况是被诉人在开庭时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缺席裁决。仲裁庭有权认定中途退庭是否正当和必要,据此决定应否缺席裁决。
依据有关规定,劳动仲裁庭可以实行部分裁决制度。先予执行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诉讼制度,劳动仲裁程序也应参照执行,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虽然《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劳动法规中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劳动部经与最高人民法院协商一致,在有关政策文件中已作了补充规定。据此,仲裁委员会对确属下列紧急情形之一的劳动争议案件,经过初步审理后,可以采取部分裁决的形式裁决企业支付职工工资、医疗费:
(1)企业无故拖欠、扣罚或停发工资超过3个月,致使职工生活确无基本保障的;
(2)职工因工负伤,企业不支付急需的医疗费的;
(3)职工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企业不支付急需的医疗费的。
企业对仲裁委员会因上述原因做出的部分裁决不服的,可以向原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一次。仲裁委员会应在接到复议申请7日内做出决定。维持部分裁决的,该裁决即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如不执行,职工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案件的其他问题,仲裁委员会应继续审理,在案件处理终结的裁决书上写明部分裁决的内容。当事人不得单独就部分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仲裁庭依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案件作出裁决后,应当制作裁决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自当事人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仲裁裁决书不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在上述15日内提起诉讼,则裁决书失去任何效力,案件最终结果将以法院审理结果为准。只有当事人在规定的15日内不向法院起诉,裁决书才发生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对生效的裁决书不予执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关于一个钢窗厂的仲裁申请书。申请人按时向被申请人交付了钢窗,但对方违约拒不支付货款,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原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立即支付货款并赔偿损失费。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农民工如何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包括通过协商、咨询热线电话、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寻求工会帮助、向政府投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和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对于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农民工,还可以申请免费法律援助。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环节。在争议发生后,双方应首先进行协商,对于工伤待遇争议等不太尖锐的情况,协商是常见且易接受的方式。调解虽然不是必经程序,但对解决劳动争议有很大作用。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仲裁后如仍不服可提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