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争议仲裁后可否诉讼
时间:2024-03-25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当事人有约定仲裁协议的,出现合同争议后,当事人可以按约定申请仲裁解决合同纠纷的,那么合同争议仲裁后可不可以诉讼?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仲裁与诉讼
一、仲裁后的诉讼申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合同发生争议并申请仲裁后,当事人可以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一旦仲裁机构作出裁决,当事人对裁决结果不满意时,不能直接提起诉讼,但可以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但需要提供以下证据证明裁决存在以下情形之一:1. 不存在仲裁协议;2. 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进行仲裁;3. 仲裁庭的组成或程序违反法定程序;4. 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5. 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6. 仲裁员在仲裁案件过程中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的行为。
撤销仲裁裁决的审查和裁定
一旦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合议庭审查核实,确认裁决存在上述情形之一,应当裁定撤销。如果人民法院认定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当裁定撤销。
不能通过仲裁解决的纠纷
1. 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相关的纠纷
尽管这类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并且涉及财产权益争议,但由于涉及当事人本人无法自由处分的身份关系,需要法院作出判决或政府机关作出决定,因此不适用仲裁机构的管辖范围。
2. 行政争议
行政争议,又称行政纠纷,指的是由于行政管理而引起的国家行政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之间的争议。根据外国法律规定,此类纠纷应当依法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此外,《仲裁法》还规定,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由国家另行规定,即不适用仲裁法进行解决。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
公司员工违反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被辞退是否合法
员工因违反公司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辞退的合法性,以及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解决途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造成重大损失时,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情况,员工可以通过协商、劳动争议调解、投诉反映、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
-
仲裁时效一年规定没有溯及力
仲裁时效一年规定不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法作为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其规定的仲裁时效一年与劳动法的仲裁时效六十日不一致,应当适用劳动仲裁法的新规定。但新规定只能适用于5月1日起发生的情况,不能溯及之前。因此,当事人
-
两种程序效力的优先顺序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
-
劳动仲裁庭人员缺席的处理方式
-
劳动仲裁程序及时间限制
-
被辞退后多长时间可申请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