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育仲裁院《体育仲裁规则》第18条就适用上诉仲裁程序解决争议的法律适用作了如下规定:“仲裁庭将根据当事人选择的有关规范以及法规来解决争议。在当事人没有就法律适用做出选择的情况下,就适用有关的体育联合会、体育协会或者体育组织所在地的国内法。”
从上可以看出国际体育仲裁院适用一般仲裁程序和上诉仲裁程序解决争议的法律适用原则有所不同,即两者首先都主张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这个国际私法中的基本法律适用原则,即国际体育仲裁中的法律适用也首先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另外,在当事人没有做出意思自治选择法律的情况下,一般仲裁程序适用瑞士法或者根据当事人的授权适用公平及善良原则,而上诉仲裁程序则适用有关的体育组织所在地的国内法。作者认为这是与两个仲裁程序解决的争议的性质不一样所决定的。前已述及,一般仲裁程序主要解决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具有民间性质的争议,而在已经公开的裁决中大多是具有商业性质的争议。而上诉仲裁程序则是解决因体育组织的内部机构所作的裁决不服而引起的纪律性或者处罚性的争议,这些裁决大多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所以在法律适用方面的根据是有些不同,体现在法律适用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上诉仲裁中当事人意思自治通常是通过体育协会或者联合会的章程里规定的仲裁条款来表示的。不过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他国家的法律来解决相关的争议而不适用有关体育组织所在地的国家的法律。
1、临时仲裁庭
临时仲裁庭是根据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协议,在法律规定或允许的范围内,由双方当事人选出的仲裁员自行组成的仲裁庭。临时仲裁庭一般无固定的组织、办公地点、办事人员和仲裁规则,它在审理争议并作出裁决后,即行解散。临时仲裁曾经是仲裁的主要形式,现在仍常被采用。从立法上讲,有些国家的仲裁法规定了临时仲裁,有些国家的仲裁法则未加规定。
2、常设仲裁机构
常设仲裁机构是依据国际条约或一国法律所成立的,有固定名称、地址、人员及办事机构设置、组织章程、行政管理制度及程序规则的仲裁组织。现在,如果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国际商事争议,一般都提交常设仲裁机构按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