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广告法 > 广告准则 > 抽奖欺诈行为如何处罚

抽奖欺诈行为如何处罚

时间:2023-10-31 浏览:3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7596
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走在街上会看到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搞抽奖活动,但是有的抽奖行为也是一种诈骗,那么,抽奖欺诈行为如何处罚?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抽奖欺诈行为的法律处罚

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的处罚

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二)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

(三)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四)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如果消费者发现销售商在促销活动中销售不合格商品以及掺杂、掺假等商家欺骗消费者的情况,可以及时向工商、物价等部门举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经营者进行有奖销售时不得存在以下情形:

(一) 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

(二) 采用谎称有奖或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三) 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万元。

街头骗局的揭露

1、街头摆摊设“抽奖”骗局

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市某区的某员工顾某和工友们下班后,发现南门附近有一摊位前聚集了许多人。出于好奇,顾某走上前去观看,才发现这是一个抽奖活动。看到现场的几名“抽奖群众”抽中大奖,顾某决定尝试一下。结果,他抽到了“优惠九”,需要花费600元购买产品。心存不甘,顾某连续抽了几次,结果都是“优惠九”。无奈之下,他支付了1200元。经过思考,顾某觉得自己可能被骗了。恰好,当时有巡逻民警经过,顾某立即向民警报案。民警了解情况后将准备撤离现场的嫌疑人抓获,并缴获现场作案车辆和工具,随后将嫌疑人带回派出所进行调查。

2、POS机刷卡记录揭示跨省案件

在审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拒不承认其诈骗行为,坚称这只是一种抽奖活动,而不是诈骗。由于顾某被诈骗的金额只有1200元,并且当时只有他一个人参与了抽奖活动,没有达到诈骗罪起诉金额的标准。就在警方束手无策之时,顾某提供了一个关键细节:参与抽奖时,他身上现金不足,嫌疑人提供了POS机让他刷卡支付。这一细节引起了办案民警的注意,他们立即调取了嫌疑人的POS机刷卡记录。令人惊讶的是,在现场缴获的POS机中发现了大量在福建省刷卡的记录。

3、警方成功捣毁诈骗团伙

办案民警立即组织侦查员前往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厦门市和广东省河源市等地,调查犯罪嫌疑人的诈骗轨迹并寻找受害群众。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侦查员掌握了嫌疑人在福建省、广东省等地实施诈骗的几十起犯罪事实。嫌疑人以摆摊“抽奖”并提供“优惠”为形式,在路边欺骗路人,通过“托儿”表演引诱路人参与“抽奖”,从而骗取路人的钱财。为了尽可能多地骗取路人的钱财,犯罪分子还准备了POS机,当受害者身上的现金不够时,他们会设法从受害者的银行卡上“榨干”钱财。随后,侦查员根据POS机的交易记录成功揭露了这个跨省诈骗团伙,将团伙的5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从某年某月开始,该团伙从福建省福州市开始流窜至泉州市,然后又流窜至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大亚湾区等地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达到十几万元,受害者达到数十人。目前,嫌疑人已被依法羁押在惠州市看守所,该案件已移送至大亚湾检察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开发商虚假广告案例分析

    一起开发商虚假广告案例。某开发商宣传其房地产项目拥有高绿化率,但实际调查中,绿化率未达到宣传的数值。法院认定开发商在广告宣传中存在虚假成分,违反了广告法和合同法的规定,因此判决开发商赔偿购房人8万余元。此案例提醒开发商应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广告宣传真实

  • 加盟机构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

    加盟机构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对于虚假宣传行为,监督检查部门会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进行处罚。处罚措施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对于情节严重者,还可能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对于医疗机构等特定行业的违法行为,还会受到卫生行政部

  • 合伙人侵占合伙财产是否构成犯罪?

    合伙人侵占合伙财产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侵占企业财产将承担刑事责任,包括将他人财产非法据为己有等行为,根据情节严重情况会受到有期徒刑、拘役等处罚。同时,合伙企业的职工也有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为了避免欺诈行为,新合伙人入伙时可以约

  • 案情简介

    梁先生在小米公司官网购买手机后,因遇到手机自动重启、程序丢失等问题认为公司虚假宣传而将其告上法庭的案情。法官认为小米公司的广告虽然夸大效果但并不构成民事欺诈,实际交付的手机与广告宣传的配置一致,只是广告描述过于夸张。不当的广告宣传并不等同于欺诈行为,

  • 签署房屋买卖协议违约应承担赔偿责任
  • 教育机构虚假承诺违反法律第几条
  • 商家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怎么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