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是指为保证业主履行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款支付义务,由担保人为业主向承包商提供的,保证支付工程款的担保。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建筑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也导致建筑市场出现一些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拖欠工程款。为解决这一建筑市场“顽症”,有必要实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
根据规定,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可以采用银行保函或专业担保公司的保证,上述两种担保方式均属保证方式。按惯例,银行或专业担保公司均会向担保权人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保函,即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当业主不按约定支付工程款时,担保人将无条件地履行付款义务。
由于工程建设合同的价款一般来说都是巨大的,如果按合同价款数额提供相应担保,不但不便操作,且对担保人来说风险大,因此规定对于工程建设合同金额超过一亿元的工程,可实行滚动担保。即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确定的付款周期,将施工合同根据工程进度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的担保金额为该阶段工程合同额的10-15%,业主支付相应的工程款后,当期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解除,并自动进入下一阶段工程的担保(其原理类似于担保法中的最高额抵押)。
投标担保是指由担保人为投标人向招标人提供的,保证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参加投标活动的担保。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文件,或中标后不签署工程建设合同的,由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担保责任。
投标担保可以采用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的保证或定金(保证金)的保证方式。投标担保的担保金额一般不超过投标总价的2%,最高不得超过80万元(人民币)。
如果中标人在投标截止日后的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文件,或者中标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的,除不可抗力外,招标人有权对该投标人所交付的保证金不予返还;或由保证人按照下列方式之一履行保证责任:
承包商履约担保是指由保证人为承包商向业主提供的,保证承包商履行工程建设合同约定义务的担保。由于规定了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为了体现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对等性,规定规定了承包商履约担保。
承包商履约担保可以采用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的保证。承包商履约担保的担保金额不得低于工程建设合同(中标价格)的10%。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中标的招标工程,担保金额不得低于工程合同价格的15%。对于非招标工程,合同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总价款,参照规定约定担保金额。
在工程建设合同履行过程中,承包商由于非业主的原因而不履行工程建设合同约定的义务时,由保证人按照下列方式之一履行保证责任:
业主向保证人提出索赔之前,应当书面通知承包商,说明其违约情况并提供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其监理单位对承包商违约的书面确认书。如果业主索赔的理由是因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业主还需同时提供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由于在同一工程建设合同中,业主和承包商具有利益的冲突性,为了保证交易安全,规定规定,同一银行分支机构或专业担保公司不得为同一工程建设合同提供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承包商履约担保。
承包商付款担保是指担保人为承包商向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建设工人提供的,保证承包商履行工程建设合同的约定向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建设工人支付各项费用和价款,以及工资等款项的担保。承包商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工人工资等各项费用和价款的,由担保人按照保函或保证合同的约定承担保证责任。
拖欠工程款,有一大部分是由于层层分包,逐级拖欠形成的,因此规定对此作出了相应规定。
担保法规定的五种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这些担保方式是为了保障债务的履行,确保债权人的权益。抵押和质押是常见的担保方式,涉及将财产作为债务担保。保证涉及第三方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提供保证。留置和定金也是担保方式之一。此外,文章还提及了
担保合同的性质,包括其作为从属关系的附属物特点。文章介绍了担保合同的分类和内容,包括债权担保、保证合同、抵押合同和质押合同等。担保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合同的履行,并且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有选择是否设立担保的权利。
保证人的定义、种类以及担保方式。保证人是在某项事务中承担保证责任的人,包括债务担保中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是保证人的两种担保方式。但在特定情形下,保证人无需承担担保责任,如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欺骗等。国家机关等一般不得作为保证
担保合同中的法律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其中包括保证合同的范围和订立形式以及担保方式和应注意的主要内容等,详细介绍了保证合同的各种方式和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摘要的主旨是确保当事人在签订担保合同时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问题,以保护自身权益并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