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诉讼法》中,虽然对不同机关的职能管辖、上下级法院的级别管辖、不同地区的地域管辖以及法院的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等内容进行了规定,但对当事人不服法院管辖时的异议制度却没有明确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通常会武断地排除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4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这些规定表明刑事案件的管辖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不需要当事人的参与。因此,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刑事诉讼法未赋予当事人对刑事案件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法院也不必对此进行处理。
总的来看,我国立法和司法对当事人管辖权异议权利的漠视具有以下特点:
航空犯罪的刑事管辖权问题,依据普遍管辖原则,世界各国对危及人类安全的国际犯罪具有管辖权。针对劫持航空器罪,无论犯罪地、犯罪人国籍及侵犯利益如何,我国及其他缔约国均可依据国际公约行使刑事司法管辖权。同时,也介绍了劫持航空器罪、使用暴力危害飞行安全罪和传
刑事自诉案件的管辖权和注意事项。刑事自诉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若涉及港、澳、台居住的中国公民或单位,则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处理,对于缺乏罪证或证据不足的自诉案件,应说服自诉人撤诉或裁定驳回。注意事项包括自诉人资格、当事
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法院或受诉法院向其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时,而向受诉法院或受移送案件的法院提出的不服管辖的意见或主张。
诉讼可以提起管辖异议的主体为各方诉讼参与人,包括原告方、被告方及第三人,而刑事诉讼的参与人范围比较广,故可以提起管辖异议的主体范围也较广。管辖权异议的客体,是指当事人可以对何种类型的法院管辖提起异议,表示反对受诉法院对案件的管辖。行政管辖权异议的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