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行的客观状态理论,无主物与遗失物的区别在于发现时是否处于被埋藏于他物之状态。如果是,则为埋藏物;否则为遗失物。如果遗失物长时间埋藏于地下,则为埋藏物;而如果埋藏物露出地面被他人拾得,则为遗失物。
对于无主物,当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时,根据先占原则取得所有权。而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根据该规定进行处理。例如,根据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1条的规定,申请认定财产无主的案件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详细说明财产的种类、数量以及要求认定财产无主的依据。
申请主体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公民申请的情况包括发现无主财产或知道原主但原财产所有人已经死亡且无继承人对财产主张权利的情况。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的情况包括在其主管范围内发现无主财产或财产的原所有人是其成员或与其有经济联系,但该原所有人无继承人等情况。
申请必须向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申请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申请人应当详细说明财产的种类、数量、特征、现存放地等,并提供要求认定财产无主的根据。
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认定财产无主的情形包括财产所有人已不存在或无法确定所有人、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和隐藏物、拾得的遗失物、漂流物、失散的饲养动物经过公告满3年无人认领以及无人继承的财产。
对于认定财产无主的申请是否受理,应当审查是否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被认定为无主财产的必须是有形财产,无形财产或精神财富不属于认定无主财产的范围。
财产所有人确已不存在或者不知道谁是财产所有人,权利的归属问题无法确定,需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财产的所有人不明或失去所有人的状态持续一定期间,不满法定期间的情况下,即使所有人已消失或不明,也不能申请认定为无主财产。
申请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申请人应当写明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住所,财产的种类、数量、形状、所在地以及请求认定财产无主的根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都有资格作为申请人。
认定财产无主的案件由财产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管辖,以便该法院调查事实并对财产采取临时性的保护措施。如果符合以上条件,法院应当立案受理。如果申请不符合条件或财产有主,法院将裁定驳回申请。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案件中,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在登记名义人李某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基于善意取得了房屋抵押权。文章解读了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抵押权方面的应用,包括其理论基础和构成要件,并认为银行以善意取得的方式取得了抵押权。房屋的真正所有权人胡某应向李
刑法的时间效力的规定方式,包括生效时间、失效时间和溯及力。刑法的生效时间一般有两种规定方式:从公布之日起生效和公布后过一段时间再施行。失效时间也有两种方式:国家立法机关明确宣布失效和自然失效。关于溯及力,我国刑法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原始取得包括生产,获取孳息,先占,添附,拾得遗失物,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善意取得,时效取得和国家强制取得等。通过生产而取得产品的所有权是一种原始取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始取得方式。先占是以所有的意思表示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
取得时效是所有权原始取得的一种方式。我国暂无适用取得时效。原始取得的主要形式包括:生产,获取孳息,先占,添附,拾得遗失物,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善意取得,时效取得和国家强制取得等。先占是以所有的意思表示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