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主体 > 行政主体理论的形成

行政主体理论的形成

时间:2024-05-20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7862

行政主体理论的起源

行政主体理论是一种外来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9年一些行政法学论著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行政法教科书都开始采用行政主体概念,并详细阐述行政主体的定义、种类和资格要件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行政主体理论。

行政主体理论的出现原因

行政主体理论在我国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行政法学界对行政组织角度的研究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行政法学研究恢复以来,许多学者开始从组织学和管理学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或者仅仅对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进行事实性描述。然而,这种情况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不满。他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研究角度来研究行政组织。因此,行政主体理论应运而生。

2. 国外行政主体制度及理论的引入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对国外行政法制度的了解,法国、日本等国的行政主体制度及理论被引入中国。学者们在研究行政组织之外接触到了行政主体这一全新概念,并将其引入到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中。

3. 行政诉讼实践的需求

1989年4月4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并于1990年10月1日生效。这标志着行政诉讼制度的全面建立。在面对行政诉讼的问题时,其中之一是如何设定被告制度。尽管《行政诉讼法》已经对此作出了规定,但仍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论证。不久之后,从行政主体的角度解释行政诉讼被告制度的观点逐渐获得学术界的认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第一章:公文的作用和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作用、原则、种类和格式。公文用于传达、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法令等,对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公文处理需遵循精简、实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确保机密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文章还介绍了常用公文种类如命令、指示、通知等,以及公

  •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首先讨论了第三人能否作为行政复议申请人直接提出行政复议的问题。接着明确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是权利也是义务,并讨论了行政复议决定书应否送达第三人。最后,从行政复议法的立法本意和宪法理论依据分析了第三人作为行政复议申请

  • 被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决定的申诉程序

    被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决定的申诉程序。被审计单位不服审计决定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进行申诉。行政复议范围包括定性、处理、处罚和暂停拨付款项等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由广州市审计局或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等处理。行政复议时限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期

  • 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选举的关系

    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选举的关系。文章指出,律师协会选举是律师自治的基本内容,而一些地方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协会选举的操纵行为违背了自治原则和律师自律性组织的法律精神。专家表示,律师协会的成功选举对国家的政治选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尊重律

  • 行政复议的附随性受案范围及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 行政复议代理人的特征及分类
  • 行政审批和行政给付的法律特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