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法定期限内,有依法提出税务行政复议的权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或其他税务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在法定期限内向复议机关递交复议申请,这是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在税务行政复议中的最基本的权利。
2. 有撤回复议申请的权利。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在递交复议申请书后,在复议机关做出裁定或复议决定之前,申请人可以撤回复议申请。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有两种情况:一是申请人主动提出撤回复议申请;二是被申请人改变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人同意并撤回复议申请。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必须经复议机关同意并记录在案,方可撤回。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的,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申请复议。
3. 对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做出的不予受理裁定或复议决定不服的,有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申请人对这一权利的行使,必须在收到不予受理裁定或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超过这个期限提起行政诉讼的,不受法律保护。
4. 有权要求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履行已经生效的复议决定,撤销、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5. 有请求的权利。
1. 有按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参加复议活动的义务。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行使申请权的行为必须依法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
2. 复议期间有继续具体行政行为的义务。申请人不得因提出税务行政复议申请而停止执行被申请人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3. 向复议机关提供同复议有关的事实材料的义务。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应积极配合税务行政复议机关调查落实有关情况和问题。
4. 有维持正常的复议秩序的义务。
5. 有执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税务行政复议决定的义务。
1. 对申请人的复议申请,有提出辩护的权利。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复议机关提交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或者证据,并做出答辩。
2. 在复议期间,有督促申请人继续执行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
3. 有申请法院已生效的复议决定的权利。根据《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试行)》规定,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对复议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决定的,被申请人可依照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 在税务行政复议期间,有改变引起税务行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
1. 被申请人有全面接受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审查的义务。
2. 有向复议机关提供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和证据的义务。
3. 有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复议决定的义务。
4. 有履行行政赔偿的义务。
行政复议程序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在收到申请后,县安监局需按规定时间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对于受理的申请,市安监局会将相关材料发送给被申请人,并开展书面审查或必要的调查。最终,县安监局会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复议决定,并送达相关当事人。
税务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包括征税行为、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税收保全措施、未及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导致纳税人合法权益受损、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税务行政处罚、不予办理或
税务行政赔偿是指国家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各种形式。赔偿的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七条的规定,侵权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复议前置是指行政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在寻求法律救济途径时,应当先选择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经过行政复议之后行政相对人对复议决定仍有不同意见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我国当前的法律体系中,共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