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买卖 > 二套房 > 房东违约不卖房中介可以投诉吗

房东违约不卖房中介可以投诉吗

时间:2024-12-11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435
很多人在卖二手房的时候都会找房中介,然后签订相关的卖房协议,但是有些房东突然不卖了,出现了毁约的情况,这对于房中介来说肯定是会有一定的损失的,那么房东违约不卖房中介可以投诉吗?手心律师网小编告诉我们要看实际情况。

房东违约,中介可以投诉吗

根据《合同法》第425条的规定,居间人有义务如实向委托人报告与订立合同相关的事项。如果居间人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居间人将无权要求支付报酬,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如果中介得知房东违约,为了防止房东继续侵害他人利益,中介可以投诉。

案情简介

2009年9月14日,江先生通过一家房产中介公司选中了宁波市江北区颐和名苑的一处房产,并与陆先生签订了《存量房屋买卖中介合同》,价格为184.8万元。根据合同规定,江先生支付5万元定金,并支付首付房款69万元,剩余款项110.8万元委托中介公司办理按揭。买卖中介服务费1.6万元由江先生承担,并在签约日付清。合同签订后的第四天,陆先生通知中介公司和江先生要求解除合同,但遭到拒绝。双方未能就合同解除或继续履行达成一致意见,江先生将此事诉至法院。

法院经过两次公开开庭审理后查明,涉案房产登记在被告陆先生及其妻子王女士名下,但在整个合同签订、履行以及相关协商阶段,王女士未参与,合同上的签名也是由陆先生代签。

法院认为,涉诉房产属于被告陆先生和王女士共同财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应平等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对于出售房屋等重大问题。陆先生擅自处置王女士份额的涉案房屋,未经王女士追认,因此该房屋买卖合同应被视为无效。在此事中,陆先生承担主要责任,而江先生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综合考虑房屋增值情况、合同实际履行情况以及原、被告各自的过错责任大小等因素,法院判决江先生与陆先生签订的《存量房屋买卖中介合同》无效。判决生效后的30日内,陆先生需要归还江先生购房定金5万元,并赔偿江先生40万元的损失。

主审法官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房价上涨,各地频繁发生卖房者违约的纠纷案件。市民在购买房屋时,如果遇到夫妻一方出售共有房产的情况,务必要求对方同时出席并签约。如果一方无法到场,应要求出具委托书,并最好进行司法公证,以免在发生纠纷时遭受损失。

法律解读

如果买卖二手房的协议已经签订,协议对于房主反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协议上应包含过户时间等细节问题。如果业主不履行协议,可以根据协议和定金收据对业主进行合法起诉。当然,最好是给中介方施加压力,让他们追回定金。定金与押金不同,定金应退还给自己,并要求赔偿违约金。因此,在这件事中,责任完全在房主,房主不必担心。在此提醒,将来在看好房子后,一次性付给房主定金是较好的做法,这样房主就不敢轻易反悔。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房产中介费支付引发的纠纷及法律问题

    房产中介费支付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及法律问题。包括第一家中介的佣金支付问题、居间协议的解除与佣金支付、跳中介行为的法律后果以及中介业务员的飞单行为。涉及《看房确认书》的独家委托关系、中介提供服务的程度、违约责任的承担以及中介业务员私下与客户交易的风险等问

  • 通过中介租房发生纠纷能否索赔?

    通过中介租房发生纠纷时能否索赔的问题。中介公司的责任范围取决于其角色和责任,如果中介公司提供居间服务,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如果是房东委托的房屋管理方并与租客签订了合同,中介公司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此外,租客可根据不同纠纷类型选择不同的解决渠道和投诉

  • 买房首付比例的相关政策

    关于买房首付比例的相关政策。在不同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因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而异。购买二手房的首付比例至少为30%,购买二套房则不低于70%。同时,购房首付支付需注意房屋交付、产权风险及银行贷款审批等问题,建议去房管部门办理网签手续。

  • 二套房贷认定标准对东莞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住建部颁布的二套房贷认定和实施标准对东莞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银行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导致部分购房者被认定为二套房,增加了购房成本。同时,该政策对东莞楼市产生了显著影响,特别是改善型需求客户和大户型洋房楼盘成交量下跌。开发商对此作出反应,调整策略并延后入

  • 工作单位证明有哪些书写注意事项以及如何书写
  • 个人所得税与居间合同
  • 新的房贷政策对二套房购买家庭的认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