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拖欠工资的情况。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需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经仲裁后双方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于属于劳务欠款类的情况,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下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 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2.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3.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4.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5. 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
6. 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
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劳动者有以下情形之一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
2.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3.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4.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
5. 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如果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1. 拖欠工资的仲裁时效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 在特殊情况下,职劳动者因拖欠劳动报酬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3. 劳动关系终止后,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4. 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仲裁时效期间会重新计算。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首先纠正了社会对农民工的误解,指出农民工涵盖各行各业。然后详细阐述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现状,包括工资拖欠问题改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改善不明显、参加社会保险水平提高但整体仍较低、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参保比例较低以及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原因,包括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不强、法律执行力度不够、资金回笼不及时以及层层转包未能禁止等问题。由于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和证据支持,加上法律执行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履职不足,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难以解决。此外,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建
公司解散后农民工工资的清偿时间及相关法律规定。同时分析了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原因,包括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强、法律执行力度不够、资金回笼困难以及层层转包问题等。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需要加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执行力度,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管,并禁止层
劳动者在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下,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争议失败后,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途径。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订立履行等争议,以及不愿协商、调解或仲裁时的处理办法。公司拖欠工资会接受劳动、人社、住房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