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是否需要缴纳个税。
(1) 经济补偿金数额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2) 经济补偿金数额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以暴力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劳动者被解雇后,有权获得基于离职前平均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支付标准受限。同时,双倍工资与补偿金为不同概念,公司需依法支付两者费用。具体支付标准和情境有所区别,用
人事人员处理职工入离职手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合同解除通知期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离职工作交接、相关费用结算、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及社保和公积金减员手续等内容。另外,还讨论了员工离职的两种情况,即员工主动离职和企业因员工不符合要求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情
员工离职后的工资支付问题。单位应在员工离职当天结清所有报酬和费用,不得克扣工资。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如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用人单位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一定费用。若单位拒绝结清工资或苛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人因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收入,包括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