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例如,拍卖成交确认书等,都属于格式合同。
《合同法》从维护公平、保护弱者出发,对格式条款从三个方面予以限制: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有提示、说明的义务,应当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按照对方的要求予以说明。
免除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当事人主要义务、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无效。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根据《合同法》第39条,格式条款中约定免除或限制责任的内容,首要条件是内容符合公平原则。
下面是如何认定格式免责条款或限制责任条款的内容显失公平的方法:
根据合同法第53条,通过格式条款免除造成对方人身伤害、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责任的,一律无效。
此外,为防止当事人规避法律,应理解为限制责任条款同样无效。
这一规定的立法基础在于维护不可让渡、不可剥夺、不可侵犯之基本人权的思想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防止当事人将一方本应承担的责任推向社会的整体考虑。
对一般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格式免责或限制责任条款,以及加重对方一般性的财产责任、排除对方的一般性财产权利的格式条款,如果法律和行政法规明确规定不能免责或限制责任的,免责或限制责任条款无效。
例如,《合同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除了前述两种情况外,需要认定格式免责或限制责任条款效力的,应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2条确定的标准进行审查。
该条规定了两个要件: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这两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行。
需要说明的是,显失公平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因此此种情况下相对人只能依《合同法》第54条请求撤销,而不是根据第40条请求确认无效。
公共租赁房申请的处理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公示和核实、市级审核、市级公示和核实、轮候和租赁协议签订等环节。在申请过程中,要求申请人提交完整的申请和申报材料,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核实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以按照轮候规则列入轮候册进行轮候,并签订租赁协议
租房合同未签订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退还押金的问题。在没有签订租赁合同的情况下,如果租客不再租房,应提前通知房东以便协商退还部分款项。对于租期结束后不想续租的情况,押金作为房屋及内部财产担保,如果没有造成损失应全额退还。但如果想提前退租,房东不退押金需根据
房屋租赁合同的各项条款。合同包括房屋基本情况、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支付方式、房屋交付期限、产权承诺、维修养护责任、装修和改变房屋结构规定、租赁期间有关费用、租赁期满处理、因乙方责任终止合同情形、提前终止合同事项、登记备案、违约责任等相关内容,并规定
甲方和乙方关于厂房租赁的合同内容。合同基于法律法规,明确了出租厂房的情况、位置、面积等,并约定了租赁使用性质和生产用途。涉及产权证的土地和房屋用途、商业规划和政策等风险已在合同中进行了风险提示,并特别约定了相关事宜作为解约条件,以避免不必要的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