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解委员会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应及时作出决定,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调解委员的回避由调解委员会主任决定。法院注重引入社会力量进行调解,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人民调解的振兴。无论是委托调解还是协助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都是法院依靠的重要力量。高素质的人民调解员才能够使委托调解与协助调解取得良好效果,这使得法院更加关注对人民调解组织成员的培训与指导。我国民事诉讼法本来就赋予了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责,在大调解和将社会力量引入诉讼调解的背景下,基层法院会更积极、更主动地做好这项工作。基层法院通过为人民调解员办培训班、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法官审理疑难案件、复杂案件,解答人民调解员的咨询,帮助人民调解员分析案情等多种方式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有的基层法院还专门设立了指导人民调解的机构,派专人与辖区内的各人民调解委员会联系。法院的这些举措,把民事诉讼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规定落到了实处。
2、法律依据: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申请回避是当事人的一种权利。根据《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第19条规定,调解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当回避,当事人有权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申请,要求其回避:
(1)是劳动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
(2)与劳动争议有利害关系的;
(3)与劳动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解的。
(2)自愿原则。所谓自愿原则,是指在仲裁程序中,是否进行调解,能否达成协议,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当事人如果不自愿,就不能调解。这就是说,劳动仲裁机关在仲裁程序中,要充分尊重当事人或调或裁的权力,不得强迫。
关于劳动者年休假的相关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的年休假是基于累计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即使在当前公司工作不满一年,只要累计工作时间达到,就有权利享受年休假。年休假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累计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以及跳槽人员的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的相关问题,包括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的处理方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范围及在工伤保险行业统筹移交中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
事业单位产假期间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维权途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维护权益,包括了解劳动仲裁的概念、适用条件、管辖和地域范围以及基本程序。劳动者应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提交仲裁申诉书,经仲裁委员会受理并决定后,通过开庭辩论和调解等环节来争取自身权益。
关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执行问题。王某与县保育院之间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后保育院未履行义务,王某申请强制执行时遇到的问题。争议焦点在于裁决内容无明确执行内容,是否应裁定不予执行。文章介绍了两种意见并进行了评析,最终认为因裁决内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