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劳动者有正当理由且符合单位程序的情况下,周六请假且被领导不准假是违法的行为。劳动者享有依法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以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义务。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国家法定假日是指国家规定放假的日期。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假日加班,需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公休和公假并不是法律上的专业术语,它们只是民间的说法,并没有实质区别。法律上只区分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不上班则没有工资,上班不安排倒休的情况下需支付两倍工资的加班费。而法定节假日是带薪休假的,即使不上班也有工资,上班不能倒休则需支付三倍的加班费。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包括春节、元旦、清明、中秋、五一、国庆、端午等七个法定假日,以及部分放假的节假日,如青年节、妇女节、儿童节和八一建军节等,并不包括星期六和星期日。
社会保险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追究期限为违法行为发生或持续后的特定时间段,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主要分为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九种情形和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十二种情形,涵盖了多种可能的情况,包括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等原因解除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等情形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
仲裁委员会对停工留薪期的评定以及单位对停工留薪期的异议处理。根据法律规定,停工留薪期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但不超过延长期限。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享有原福利待遇和工伤医疗待遇等权益。单位对停工留薪期有异议可申请鉴定。经仲裁委员会调解,
员工请假不给假是否违反劳动法的相关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员工请假是合理的,公司不给假是违反劳动法的。包括病假、事假等休假形式,都应依法安排休假。对于事假工资的扣减,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约定应遵守法律的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