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与中介发生纠纷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是必要的。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最好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调解。
中介在带买方看房时,一旦买方表达购买意向,中介通常会利用这个机会说服买方支付意向金并签订居间合同。中介会解释这笔款项只是“意向金”,而不是“定金”,并承诺如果交易不成,会退还给买方。然而,当买方在不想购买时要求退还时,中介却声称这笔款项已经交给卖方并变成了“定金”,如果买方反悔则会被没收。
在支付“意向金”时,买方必须仔细阅读居间合同中关于意向金的约定。通常,中介提供的居间合同内容非常繁琐,字体也很小,买方往往在中介的催促下匆匆看一下就签字了,根本不清楚意向金是如何变成定金的。实际上,居间合同比正式的买卖合同更为重要,其中包含许多奥妙,但在二手房买卖中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关于“意向金转定金”的条款。
“意向金转定金”通常约定买方先支付一部分款项作为意向金交给中介。如果卖方同意居间合同中的条件(包括总价和付款方式),中介就会将意向金转交给卖方,此时意向金就变成了定金。如果买方反悔不购买,则无权要求返还;如果卖方反悔不卖,则需要双倍返还。因此,买方在支付款项时确实是意向金,但如果卖方同意出售,那么这笔款项就变成了定金。因此,一定要仔细阅读居间合同条款,不要随随便便就支付意向金。
跳中介通常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买方在看房时签署了《看房确认单》(确认单上有买方与卖方私下成交的情况,买方应向中介支付违约金),之后通过其他中介公司完成交易。
买方选择通过其他中介公司进行交易的原因可能是其他中介公司不收取或收取较少的佣金,或者是通过其他中介公司能够谈判到更低的成交价。如果是前一种情况,毫无疑问买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因为《看房确认单》具有约束力,买方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诚信原则。但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买方实际上是按照新的交易条件达成的合同,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减少佣金,因此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种情况:买卖双方与中介签订了《居间合同》(合同中包含买卖双方私下成交要向中介支付违约金的内容),为了规避中介费用,买卖双方先协商终止合同,然后私下成交。然而,《居间合同》不仅仅是一个买卖合同,还包括居间合同的内容。即使买卖双方终止了合同,仍然不能终止居间合同。在这种情况下,买卖双方仍然应当向中介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无效的情况比较常见。例如,房屋产权登记为张三和李四,但在签订合同时只有张三出席,张三可能会提供一份委托书证明他已经得到了李四的授权,或者只是口头告诉中介李四已经同意出售房屋。合同签订后,李四却声称他从未同意过出售。这时,买方可能已经支付了定金或首付款,纠纷由此产生。
根据法律规定,共有财产的出售必须得到所有共有人的同意,否则合同无效。许多人认为合同无效后不会产生任何法律后果,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合同法规定,合同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如果确实没有证据证明李四同意出售房屋,那么合同无效,张三应当赔偿买方的经济损失。但如果张三无力赔偿,买方是否能追究中介公司的责任?笔者认为这取决于中介公司是否存在过错。如果中介公司有过错,例如没有对李四的授权进行审核,那么中介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中介公司没有过错,那么中介公司无需赔偿。在合同终止的情况下,造成合同终止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买卖双方协商一致决定终止合同,或者一方违约导致另一方行使合同解除权终止合同。如果买卖双方协商一致终止合同,仍然应向中介支付适当的报酬,如因一方违约导致解除合同,则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房屋中介费的合法性,指出根据居间合同的相关法律,中介费收取合法且一般由第三方中介公司收取,需要注意核实房东身份以避免诈骗。中介费的支付方式通常是一次性收取,且需要提供发票保障权益。目前尚无具体法律规定中介费的收取方式。
房地产中介市场存在的陷阱,包括中介机构无证经营、提供虚假材料和信息、提供禁止转让的房屋等。同时,也介绍了消费者避免上当受骗的方法,如选择合法、信誉度高的中介公司、仔细阅读中介服务协议、核实买卖双方身份等。提醒消费者在与中介机构合作时需保持警惕,确保自
所谓两证,即指房产中介公司既要有房地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又要有工商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证。只有两证齐全,才是合法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如果你与两证齐全的中介机构发生纠纷,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消费者委员会或房地部门投诉,反之,一旦发生纠纷,则将无人予以受理
只公证不过户对买房人来说存在巨大风险,因为在我国的房地产法律、法规中,买卖双方一旦发生纠纷,房产证是房屋所有权的第一证据,而购房合同属于次要证据。一旦卖房人将房屋抵押或者转售,买方人的利益将无法保证。另外,公证机构应该根据房产证的所有权而不是根据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