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争议仲裁庭一般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其中,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一名仲裁员担任首席仲裁员,负责主持仲裁庭的工作。另外两名仲裁员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各自选定一名,也可以由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
对于简单的人事争议案件,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员独任处理。
上述规定依据《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十一条。
仲裁机构所聘任的仲裁员都经过严格的选拔审查,取得了仲裁员资格,并且一般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因此,当事人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最值得依赖的仲裁员。
对于涉及专业领域的经济纠纷,选择熟悉相关专业知识的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能够更快速准确地抓住争议的焦点,明确是非责任,并提出最佳解决方案,提高仲裁的效率和质量。在选择仲裁员时,当事人应参考仲裁员名册中的“仲裁专长”一栏,选择熟悉纠纷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仲裁员。
为了减轻当事人的经济负担,建议尽量选择仲裁机构所在地或就近地区的仲裁员。因为仲裁员参与仲裁活动的合理费用需要由当事人自行承担,选择远离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仲裁员势必增加经济负担。此外,由于往返差旅所需时间,也会影响仲裁庭及时作出裁决。
当事人享有对符合法律规定回避事由的仲裁员提出回避申请的权利。如果对方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会导致整个仲裁程序中止,从而延长仲裁的时间,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因此,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必须注意法律规定的回避事由,以免进入仲裁程序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当事人必须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选定仲裁员,以遵守仲裁员选定的时效。不同的仲裁机构制定了各自的仲裁规则,并在规则中明确规定了当事人选定仲裁员的有效期限。仲裁机构在发出受理和仲裁通知的同时,会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寄发给双方当事人,并明确告知当事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选定仲裁员。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