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是一种担保手段,其目的在于担保债务的履行,本身并不属于履行债务的行为。因此,当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而订金只是一种支付手段,交付订金是履行债务的一种行为,不具备担保债务履行的作用,也无法证明合同成立。
当一方交付定金后,另一方违约时,一般情况下,后者无权要求对方返还定金。而当接受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应双倍返还定金,这使得定金起到制裁违约方并补偿受害方损失的作用。可以这样理解,定金相当于预先交付的违约金。然而,订金不能用作违约时的罚金。如果一方违约,要么返还订金,要么抵押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金。
法律对定金的数额有一定的限制,《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定金的数额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而订金的数额则依据当事人之间的自由约定,法律一般不作限制。
定金一般情况下是一次性交付的,而订金可以选择一次性付清,也可以选择分期付款。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支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在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如果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少于约定数额,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当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如果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而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当一方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条款。如果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购房交付定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定金的性质、定金条款的具体情况和生效条件,以及定金与预付款、订金的区别和防范开发商陷阱的重要性。在约定购房定金时,应遵守法律规定,合理约定定金数额,避免双方承担较大损失。同时,也提到了如何防范开发商的陷阱。
买房过程中定金、订金、诚意金与意向金的区别。定金是担保方式,不可退还;订金是预付款,可退还;诚意金和意向金用于表现购房诚意和意愿,但诚意金存在风险,需警惕。在购房过程中需注意各种金的性质和用途,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购房过程中定金和订金的区别以及诚意金与认购金的差异。定金作为保证金,若交易成功则不退还,若违约则双倍返还;订金则是为了获得优先购买权,无论交易成功与否均需退还。诚意金旨在促进诚信交易,而认购金则是表达购房意愿并享受优先购买权和优惠。
定金与订金的法律区别。定金是确认合同成立的款项,具有担保性质;订金则是合同中的预付款项,不具备担保性质。违约后,定金可要求返还双倍或不予退还,订金则只能要求损害赔偿。此外,定金的数额有限制,而订金的数额可自由约定。市民在签订协议时应留意所使用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