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只要劳动争议仍在仲裁时效期间内,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仲裁申请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根据前款规定,仲裁时效期间可能会因以下情况中断或中止: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会重新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无法在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会暂停。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会继续计算。
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引发的劳动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需要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仲裁申请人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仲裁申请,并根据被申请人的数量提交副本。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法定内容:
如果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将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录在笔录中,并告知对方当事人。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如果不予受理或者在5日内不作出任何答复,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决定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制作受理决定并送达申请人,并在受理后的5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在10日内提交答辩书,但是如果不提交答辩书,不会影响案件的仲裁进行。
严重失职的法律判定标准以及处理方式。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严重失职导致用人单位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受到法律关注。以案例说明,单位依据合法的规章制度解除严重违纪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仲裁过程中,单位提供的经员工签字认可的《员工手册》成为判定员工是否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劳动仲裁终局裁决的上诉问题。当事人对于劳动仲裁裁决无权上诉,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终局裁决包括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等争议,而管辖则根据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涉及案件信息、审理过程、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的答辩、事实查明、证据确认、裁决结果等方面。裁决结果分为一裁终局和非一裁终局,并说明了裁决书的生效及司法救济方式。文章还提到了裁决书的使用说明,包括裁决书的签署、送达及执行等细节
怀孕后被单位辞退的应对措施和相关法律常识。员工怀孕期间被辞退属于违法,可申请劳动仲裁并要求单位承担经济补偿金等责任。同时,介绍了劳动法的产生背景和其独立法律地位,包括其主要调整的内容,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等。劳动法旨在保护劳动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