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买卖 > 购房指南 > 如果夫妻二人共同还房贷那产权怎么分割

如果夫妻二人共同还房贷那产权怎么分割

时间:2022-09-09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1480
夫妻二人共同还房贷产权由夫妻双方协议分割,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起诉分割;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不动产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关于如果夫妻二人共同还房贷那产权怎么分割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如果夫妻二人共同还房贷那产权怎么分割

1、夫妻二人共同还房贷产权由夫妻双方协议分割,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起诉分割;

2、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不动产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

3、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不动产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不动产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二、离婚时贷款房屋怎么分割,如何处理

1、婚后贷款购买的房产如无特殊约定应属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当平均分割。需要说明的是:婚后贷款购房,无论是个人支付房款还是夫妻双方共同支付房款,也无论是一方偿还贷款,还是双方共同偿还贷款,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离婚时贷款房屋怎么分割时没有什么争议的。如果离婚时贷款已经还完,双方按市场价值平均分割即可,房屋市场价以专业房地产评估公司的评估值为依据。如果离婚时贷款尚未还清,双方应当平均分割房屋净值,房屋净价值为离婚时房屋市场价(专业房地产评估公司的评估值为依据)减去未还款本金(不含利息)。

2、婚前一方贷款购房,离婚时已领房产证,离婚时贷款房屋如何分割

3、这种情况下,婚后还款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需要进行分割。需要说明的是:婚后无论是一方偿还贷款,还是夫妻双方共同偿还贷款,不影响房屋共同财产的形成。离婚贷款房屋如何分割,具体操作时在分割时不对房产全值均分,需要用房价减去婚前一方已经支付的购房款(首付款和部分贷款),再减去在银行的贷款,剩余部分由夫妻双方平均分割。如果房屋价值随时间的流逝增值或贬值,应当按照一定的系数修正房产分割的数值。

4、需要注意的是,离婚时首先要确定房产的归属,在司法实践中,房屋产权并不一定当然的归购买房产一方所有,人民法院将根据双方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依法确定房产的归属,获得房产的一方应当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综上所述,夫妻双方离婚,总会涉及到财产分割。如果是婚后共同还贷的房子,要先看房子财产属性,如果是共同房产,则应当根据房子价值双方均等分割。而婚前个人买的房子,婚后房子增值部分应当归双方所有,其中一方还贷的部分由拿到房子的一方补偿。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线城市和非一线城市购房政策比较

    不同城市的购房政策差异。首套房贷款政策优惠适用于已结清贷款并想改善居住条件的家庭。非一线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原则上为25%,可下浮至最低20%,而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一线城市购买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更高,一般不低于50%。摘要为简要概括文章内容的简

  • 离婚房贷增值部分分割法律规定

    离婚时房贷增值部分的分割法律规定。当双方对房产价值和归属无法达成协议时,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包括竞价、评估机构按市场价评估、拍卖等方式。对于尚未完全取得所有权的房产,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判决其使用,而非归属。协议离婚中的财产分割问题,应适用司法

  • 抵押贷款的要求及条件

    抵押贷款的要求及条件。贷款用途包括个人购买住房或循环使用。贷款对象包括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港澳台自然人和外国人,需满足具有合法身份、稳定经济收入、无不良信用记录等条件。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住房价格的70%,期限与个人住房贷款相同。贷款利率与

  • 南宁二套房的贷款政策

    南宁二套房的贷款政策,包括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和组合贷款的相关政策。对于已经使用并结清公积金贷款的缴存职工家庭可以再次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第二套普通自住房,首付比例为30%。商业贷款和组合贷款对于拥有一套住房且未结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居民家庭,最低首

  • 2017年二套房贷款最新政策
  • 离婚后改名是否影响贷款购房资格
  • 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处理方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