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购房定金的比例不得超过购房款的20%。例如,如果购房者要购买的商品房价格为100万元,那么认购书中规定的购房定金不得超过20万元。
如果买卖双方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将不被人民法院支持。也就是说,超过20%的部分不属于定金,不适用法律关于定金罚则的规定。
定金数额原则上由当事人约定,但法律对其最高限额做出了限定,即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将不被人民法院支持。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限制给付数额过大的定金,将定金的惩罚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定金是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履行而自愿约定的一种担保形式。在商品房交易中,购房者履行合同后,定金可抵作价款或收回;如果购房者未履行合同,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如果是开发商未履行合同,则应双倍返还定金。
订金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实际上它具有预付款的性质,但不具备担保性质。如果收取订金的一方未履行约定,则交付订金的一方只能要求返还订金,而不能要求双倍返还。
购房者在交定金之前应从多个方面、多个渠道了解开发商的信息,可通过上网查询开发商资料或直接到工地查看实际情况。要注意是否有工人施工,该房屋的工期是否正常,是否在合理进度内控制,政府是否有明示公告等。如果发现可疑或信息不透明的情况,应选择暂停购房,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在交定金之前,务必确认好房产的性质。如果购买的是期房,要求开发商出示预售许可证;如果是现房,要求开发商出示房产证。
在交定金时,必须与开发商签订定金协议或购房协议书,口头承诺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协议,定金将没有法律效力。
在法律上,订金与定金的性质是不同的。
(1) 定金:定金是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履行而自愿约定的一种担保形式。购房者履行合同后,定金应抵作价款或收回;如果购房者未履行合同,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如果是开发商未履行合同,则应双倍返还定金。
(2) 订金:订金不是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实际上它具有预付款的性质,但不具备担保性质。如果收取订金的一方未履行约定,则交付订金的一方只能要求返还订金,而不能要求双倍返还。
通常情况下,购房定金不得超过购房合同上明确标明的房款的20%。在交定金时,务必签订协议,并注意协议中标明的是“订金”还是“定金”,同时将退定金的相关条款写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中。
购房交付定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定金的性质、定金条款的具体情况和生效条件,以及定金与预付款、订金的区别和防范开发商陷阱的重要性。在约定购房定金时,应遵守法律规定,合理约定定金数额,避免双方承担较大损失。同时,也提到了如何防范开发商的陷阱。
房产合同中定金的概念、作用、成立条件以及购房者和开发商的违约责任。定金作为担保方式之一,具有双重担保的特点,既是履约的保证,也是一种支付方式,还具备赔偿功能。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定金分为解约定金和违约定金两种情形,不同性质的定金将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购房定金的退还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给付定金方不履约,无权要求返还;收受定金方不履约,应双倍返还。对于商品房销售,符合销售条件的房企在订立合同前收取预订款性质费用的,订立合同时应抵作房价款,未订立合同则应返还。只有在合同条款无法达成一致或认购书约定
《合同法》中定金罚则的相关规定。定金罚则是为了确保当事人能够自觉履行合同义务而设定的。内容包括给付定金方和接受定金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的处理方式,以及适用定金罚则的条件和特殊情况。同时,也提到了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作为赔偿。摘要的关键词包括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