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求:工伤治疗费用必须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和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法律依据: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3款规定。
3、备注:若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则不必前往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1、标准: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2、要求:工伤职工需要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并经办机构同意,方可到统筹地区以外的地方就医。
1、标准:康复治疗费用必须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和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法律依据: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6款规定。
3、备注:根据地方规定,康复治疗费用需要经办机构组织专家评定。
1、标准:各省、直辖市规定了工伤辅助器具的限额标准。
2、要求:工伤职工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方可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以及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1、标准:停工期间,工伤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满后,若仍需治疗,工伤职工可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3、备注:停工留薪期根据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和各地的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确定,具体的部门和程序依据地方规定。
1、标准:(1)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支付。(2)评定伤残后需要护理的,根据完全生活不能自理、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和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支付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和30%。
2、要求:生活护理费用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按月享受。
尽管没有签署劳动合同,但仍可进行工伤鉴定,并按照相关程序获得赔偿。首先需要证明与公司存在雇佣关系,然后才能进行下面的赔偿程序。
解除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包括填写辞职申请书、明确解除合同时间、了解经济赔偿规定和签订解除合同协议书等要点。同时,文章简要介绍了劳动合同的定义、主体及订立原则。
劳动合同期满但签订的培训协议未完时,劳动者是否可以辞职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如果服务期未到期,劳动合同应延长至服务期满。如劳动者违约辞职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不影响劳动者正常的工资调整。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是否可以要求双倍工资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离职后可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同时,员工若同时签订两份劳动合同,将面临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的风险以及可能的经济损失赔偿。
公司不签合同的各种风险及赔偿责任。包括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的工资赔偿和经济补偿;员工不签合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的风险;不签合同带来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超过一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被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因此,公司需重视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