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安置 > 如何做一个合法合理的钉子户?

如何做一个合法合理的钉子户?

时间:2023-12-02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3676
导读:拆迁中会遇到钉子户,有些是因为胡搅蛮缠,有的是有法律依据的。拆迁的时候,拆迁方没有提前告知大家国家规定的拆迁条款的,或者是没有明确具体的拆迁的赔偿款的。都不用理会他们,可以不进行拆迁,这些都是合法的行为。

一、如何做一个合法合理的钉子户?

做合法的钉子户就是指通过合法的手段拒绝拆迁部门的拆迁,例如对补偿不合理的,不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然后通过申请复议、诉讼等手段合法抗拆。

1、居民没有被妥善安置。

国家最新拆迁条例明确指出,拆迁之前被拆方必须要得到妥善安置,如果拆迁方并没有合理安置村民,那么我们有权反对拆迁。

2、拆迁方未提前通知国家明文规定。

在拆迁之前必须提前通知被拆方,并规划出拆迁范围以及补偿方式,除此之外拆迁方还要向社会做出相应宣传和解释。

3、没有出示用地文件。

拆迁是国家赋予的法律权限,所以在依法拆除房屋之前必须要出示政府部门审批的征地文件,如果拆迁方拿不出征地证明,我们有权反对拆迁。

4、强制拆迁。

如果拆迁方要强制拆迁,必须提前到公证处办理有关拆迁房屋的证据保全,如若不然农户可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确定拆迁补偿。

在被拆方同意拆迁后,双方需确定补偿标准,这里所说的双方是指拆迁方与被拆方。两者之间的补偿协议必须通过双方同意才可以,如拆迁方单方面确定,被拆方是有权终止拆迁的。

二、如何知道自己面临的征地拆迁是合法的?

1、向征收方索要手续。

不管是谁,要占地或是拆迁,都应该主动出示相关的法律手续,以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合法的。就算征收方拿出了批文,我们应该注意批准时间是什么时候,例如,2008年的征地批文在2017年使用是否仍然有效?答案是:无效!大家记住,这种文件的有效期为两年,超过即为失效。

2、看看自己是否看过公告,签过字。

国家对征地前的工作有严格的流程规定,征地之前会让大家在土地状况调查文件上签字确认,否则当地政府就不能上报材料,国家根本不可能会批准拆迁;当然也有未经土地使用人签字确认而批准征收的,要么是假签字,要么是没有签字,这种批文肯定是不合法的。

3、去当地国土局咨询查证。

老百姓作为被征地人,有权申请查看是否批准了土地征收及征收的相关内容,这是被征地人的基本权利,行政管理部门无权剥夺。如果咱们去国土局申请查证被拒,被个别人以不合法并且无理的方式和理由搪塞、制止时,这里面保不齐有什么猫腻。但是对方越是掩盖,咱们越应当深究其合法性。可以寻求专业征地拆迁律师的帮助,为自己达到伸张正义、成功维权的目的。

每次在拆迁的时候,都会有钉子户的事情发生。有些钉子户给出的理由是,拆迁队无法进行反驳的,那么拆款也会进一步的提高,但是有些拆迁户就是胡搅蛮缠,最后拆迁款也没有比之前的多一分。所以钉子户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才会比人家的赔偿款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拆迁费的估算及法律规定

    拆迁费的估算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拆迁评估的技术方面和常见问题处理办法,包括城市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拆迁评估中常见问题,如基准地价确定、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认定等。拆迁补偿价的计算公式和关键因素也进行了说明。

  • 四川省城市房屋拆迁补偿评估管理办法

    四川省城市房屋拆迁补偿评估管理办法,包括规范的评估行为、适用范围、行政管理的职责和机构资格。拆迁补偿评估分为分类评估和分户评估,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评估机构通过报名参与抽签等方式确定,并签订评估委托合同。文章旨在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如何确定房屋是否在“拆迁红线”范围内

    如何确定房屋是否在“拆迁红线”范围内的方法,包括查看《拆迁公告》或《征地公告》等。公告中应包含征地批准信息、被征收土地信息、征地补偿和农业人员安置等内容。同时,征用土地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拟订方案、审查报批、方案公告等步骤。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是其

  • 股权转让的营业税征收规定

    股权转让的营业税征收规定。对于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投资入股的行为,不需要征收营业税,包括投资方参与利润分配并承担投资风险的情况。同时,根据修订后的规定,转让这种股权时需要征收营业税。规定自1月1日起执行。

  • 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补偿费的发放时间
  • 城市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与户口的关系
  •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解决程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