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房”与“商品房”的本质区别:
所谓“房改房”
(又叫已购公房):是指已享受了国家房改优惠政策的住房。它是指职工以家庭为单位,按照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等有关“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规定,以“标准价”或“成本价”购买已建的公有住房。在购买时,职工还同时享受了工龄、职称、职级、家庭人口等多项优惠折扣。它是一种政策性极强的职工福利分房和购房。
按照“成本价”购买的,“房屋所有权”归职工家庭个人所有;按照“标准价”购买的,职工家庭拥有“部分房屋所有权”,只有在补交款项和完善产权后,才拥有房屋的“完全产权”。
因此,“房改房”有以下几个独有的显著特点:
1.“房改房”是国家对职工工资中没有包含“住房消费资金”的一种补偿,也就是国家对职工的一种“工资性实物”补偿。它是住房制度向住房商品化过渡的一种形式;它的价格不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是由政府根据实现住房简单再生产和建立具有社会保障性的住房供给体系的原则决定的,是以“标准价”或“成本价”出售给职工的公房。
2.“房改房”的销售对象是有限制的。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国家房改优惠政策的,购买“房改房”的对象,只能是承住独用成套公有住房的居民和符合分配住房条件的职工家庭。
3.在房改售房中,对购房的面积是有所控制的。政府等部门有文件明文规定了人均可购房的建筑面积的“控制指标”,以防止一些人大量低价购买公有住房,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4.购买房改出售的公有住房,是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的。公有住房的实际出售价格,是在“标准价”或“成本价”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工龄、职务或职称、家庭人口等多方面的优惠折扣。
5. “房改房”在进入市场买卖时,是有限制的。出售给职工的公有住房,一般要在职工住用若干年以后,才可出售。同时,大部分“房改房”在出售时,原单位都保留了优先回购权。
所谓“商品房”:
它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具有经营资格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包括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建成后用于市场出售、出租的房屋。包括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而自建、参建、委托建造,又是自用的住宅或其他建筑物,不属于“商品房”范围。
“商品房”在出售时,开发商均是按“市场价”面向社会广大公民公开销售的。它包括新建商品房、二手房(存量房)等。
“商品房”的价格是由成本、税金、利润、代收费用以及地段、层次、朝向、质量、材料差价等内容组成的。
另外,“商品房”是可以按国家法律、法规,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买卖的 。
所以,“商品房”的显著特点是:
1.“商品房”的房屋来源,是具有经营资格的房地产开发商建成的房屋,它纯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其销售价格是由市场经济供求关系决定的。同时,它也可以的。
2.“商品房”的土地来源,是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
3.“商品房”的出售对象是公开面向社会广大公民。
4.“商品房”是可以按国家法律、法规,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买卖的,购买者可根据自己的购买力,随心而定房屋的位置、楼层、结构和面积大小等内容。
房地产登记中不同类型土地的使用权年期的法律规定,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教育等用地、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以及综合或其他用地的最高年限。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房屋权属登记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新建房屋的登记、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转为国有土地的登记、房屋权属转移登记、房
拆迁中没有住房的房主如何获得补偿的问题。对于被拆迁人来说,常见的补偿方式包括货币补偿、产权调换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如果被拆迁人没有住房,会根据当地的拆迁政策进行相应补偿。具体的补偿标准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被拆迁人了解当地政策以获得合理的补偿。
开发商在明知房源被查封的情况下仍进行销售活动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商品房销售所需具备的条件。对于被查封的房源进行销售可能会构成非法处置查封财产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未交付的房屋在未办理合同备案前无法直接更名,只能等待房产证办理后过户。开发商在从事商品
安置房的网签流程。网签和备案这两个步骤都是由开发商完成的,购房者无需亲自出面。此外,文章还提及了房屋购买和交付日期变更的法律效力,以及开发商未提供购房发票的处理方法。按照法律规定,开发商必须开具销售发票,否则将面临税务部门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