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哺育期内的女职工,《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也有特别保护。其中第九条规定:“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哺育期内的女职工加班和参加夜班劳动,以保障女职工的身体健康。同时,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哺乳时间,这也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案例:女子未在公司哺育与公司争吵被解雇
吕某入职于东莞某公司后生育一小孩,小孩现未满一周岁。吕某每天回家哺育1小时,后东莞某公司设置哺育室要求吕某必须在哺育室哺育。双方发生争吵后,东莞某公司解雇吕某。
法院经过审理查明,东莞某公司的厂规对女职工的哺育没有规定,而且实际设置的哺育室缺乏窗帘、门锁、桌椅等必要设施。法院认为,吕某的哺育时间是其法定的权利,东莞某公司应当予以保障;东莞某公司设置哺育室方便女职工哺育是正确的,但是哺育室应当从方便哺育、保护隐私的角度进行设置,东莞某公司设置的哺育室显然未能得到上述要求,吕某因此与东莞某公司发生争吵,过错不在于吕某。
法律建议 进行人性化管理促和谐劳动关系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是从人性化的角度进行特别规定的。对于哺育期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在劳动安排上应当尽量人性化,例如合理安排女职工的哺育时间,或者设置合适的哺育室,减少女职工的来回奔波。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并不一定增加大量的经营成本,但却能由此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如何对待职工权益的问题。企业需提前告知职工转型升级的原因、时间等,遵守告知义务;劳动合同在转型后继续有效,企业不得擅自降低职工薪酬待遇;裁员需遵守程序,经济补偿的计算以职工应得工资为基础。此外,对特殊职工如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女职
缩短工作时间制度,该制度适用于特殊条件下的职工,如特殊工种、夜班工作、哺乳女职工和未成年劳动者。制度工作时间是指应该出勤的工作时间总和,主要用于计算加班时间,是判断加班和矿工工时的重要依据。超过制度工作时间则视为加班。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的劳动保护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女职工在怀孕后即受到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因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或解雇。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加班和夜班,需安排休息时间,并进行产前检查。同时,禁止怀孕女职工从事冷水作业、低温等特定工作,旨在保
产假是指职业女性在分娩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为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延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8天的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工资、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职业女性休产假期间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社保基金报销医疗费用并发放生育津贴;